以前看小说,总觉有些角色的塑造很是不尽人意。自己写之后才发现,要把握好“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着写着就偏了。

  读者们可能会问“你为什么让她……?为什么……?”。其实有些问题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第一次写,不知道怎么落脚,只有慢慢摸索。

  我没有看评论,不是一直不会看,而是准备等这本书完结之后再一起看,再来吸收读者的意见。

  作为一个没有天赋的作者,我感觉自己还需要大量磨练。

  ****************

  戈壁滩上遍地砂石,开荒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听父亲说:“我记得那时候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带着一腔热血来到这里,虽然知道目的地是戈壁,也知道会非常艰难,但是真的看到一望无际、黄茫茫一片、除了石头和沙子几乎什么都没有的戈壁,大家还是都傻眼了。双脚踏上戈壁,布鞋和大地接触一刹那那硌脚的感觉至今都记忆犹新。”

  来了之后住宿成了大问题。帐篷顶不住戈壁呼啸的大风,而建房又太慢,要迅速解决大家住的问题,最好的选择就是地窝子。

  什么是地窝子?就是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形状四方的坑,面积大约两三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父亲说,地窝子虽然非常简陋,又不透气,但是还算冬暖夏凉,可以抵御隔壁的风沙。就这样,众人日出时间像地鼠一样从地窝子里钻出来,开始一天的劳作,日落时分又钻进地窝子里拉好帘门休息。

  在不见人烟的荒原上,众人冒着大漠的罡风、漫天的黄沙,和骤热骤冷的极端温度,所有人包括科学家们、学生们、家属们和士兵们都拿起了铲子、锄头,抬起了筐子等,开始烧荒、平地、修路、盖房……一点一点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这些前人的基本经验,现在都变成了羿姞的经验财富。

  为了要降低土地的盐碱性,在入冬之前就要开始行动。才刚刚进入秋天的时候,羿姞就在离湖有些近的地方圈了一块地,不大,只有50米*50米的样子。

  然后第一步是捡石头。哥哥专门请了假,回家帮忙开荒。部队领导也知道羿姞的脑袋着实聪明,希望她能够真的做出一点成绩,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所以痛快地给哥哥批了假。

  田地上的石头大大小小,她和哥哥、母亲一起先把大块的石头捡起来,沿着量好的田地垒一圈。然后再用耙子在土地表面耙一遍,梳理掉稍中型的石头。羿姞和哥哥体力都非常棒,2天就将大中石头捡拾、耙理完毕。

  然后第二步是松地,这个工作不好做。因为虽然抛开了大中型的石头,戈壁滩的碎石也非常多。两人需要先将土地挖松,之后要将挖出的土筛一筛,再把筛出的碎石运到旁边。这个工作非常地细碎繁重,干了一天,两个体力还算不错的年轻人累得膀子都抬不起来了也没挖多少,看得父亲母亲直呼心疼。

  可能是自己的勤劳感动了上苍(上苍:送你一个白眼你自己体会),哥哥的战友们和热情的老乡在闲暇时都来帮忙了。无论他们是谁之前在做什么,在这个田地里仿佛都变成了不知疲倦的木头人,挖土、筛土、运石头,程序化地劳作。有了他们的帮忙,劳累的情况才得到缓解,否则这个工作再一周都做不完。

  在众人的帮助下,不仅松了两三遍土,还把土地两边向下挖了挖,又将挖出的泥土都垒在田地上面,形成田地高周边低的格局。这对于之后降低田地的盐碱性非常重要。

  羿姞隐约记得现实中曾经看过的一个节目,说的是边疆地区在戈壁种植采用的是明排为主暗排为辅,明暗排结合,明沟与竖井结合,井排与井灌结合的方式,并且效果良好。

  虽然羿姞不是太懂农业,也不知道什么是明排暗排的。但是有这么一点点思路的话可以一点点地试嘛,总不会比现在更差吧。

  她猜测明排可能就是沟渠,而暗排可能是竖着向下的,暗排现在不太好操作,先做明排吧。她在田地上联合纵横地挖了从中间向外部倾斜的排水渠,然后又沿着排水渠的远端向外向低处挖。

  之后人力打水充分地淋洗土地,让水分和盐分充分融合后下沉,再通过挖好的排水沟流出去,以此来降低土地的盐分。

  戈壁的土地肥力较弱,充分淋水之后就需要育肥。草木灰是属于碱性,不能用于此。但是腐烂的植物和人畜的排泄物还是可以用一用的。羿姞带着哥哥和他的战友到远处的湖里打捞有腐烂作物的淤泥,之后以1:5的比例混合在田地里。

  做完这些,冬天来了,前期工作也差不多了。在第一场大雪到来之后,众人又去淋了一次土地,这一次是为了将土地冻住,等待春暖花开之时土地解冻,水分溶解盐分再一次缓解土地的盐碱性。

  漫长的冬季之后,终于春天来了,荒茫的戈壁滩了开始有了点点的绿意。羿姞和哥哥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始种地大业。

  在栽种之前他们又抠了一次肥。这次还是挖了些池塘的淤泥,还有整个冬天集起来的人畜的“精肥”,混合后以1:5的比例掺在土地里。

  之后再将育好的红薯苗以间隔半米到一米的距离栽种一颗。栽种好之后,看着面前光秃秃的土地,羿姞自豪极了,指着田地对母亲说:“看,这就是朕给你打下的江山。”

  话音一出,气得母亲几跨步上前给了她一锭子:“这种话都能乱说的?不要命了!”羿姞撇撇嘴吐吐舌头,表示自己一激动就忘了。

  在羿姞的精心照料下,红薯苗逐渐长大,田地上看着绿油油的一片甚是可人。期间,羿姞还采摘顶端的嫩苗回去炒着吃,真的是鲜嫩异常,简直想连着舌头一起吞下去。羿姞得意地说,你看红薯多好,全身都可以吃呢,是极好的蔬菜来源。通天阁小说

  中间,羿姞还追加了两次施肥,施肥之后又洗苗,免得苗被肥料烧掉。

  除了施肥还需要防止病虫害。这个方面羿姞也查了许多资料,现代资料大多说的是杀虫剂,古代资料说的是养鸟什么的,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要依靠人力。结果令人惊喜的是,可能是因为在育苗过程中羿姞使用了异能,红薯苗的抗虫力居然还不错。

  未经他人苦,就真的不会知道“他人”究竟有多苦。种了地之后羿姞才体会到《悯农》有多真实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点都不夸张。她就算是天天练体术练太极体能极好了,还不是天天累得倒床就睡,还被晒得黑黢黢的。

  红薯苗移植完成后还移植了枸杞、沙棘等。这些作物的种植并不复杂,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当地的土特产,移植后稍微浇浇水,很快就生根发芽开始自由生长了。

  还有胡杨,胡杨没有采取栽种幼苗的方式,而是直接在周边地区间隔着挖了几十颗稍小一点的胡杨树,然后直接栽种在事先挖好的大坑里。再在每棵树的两边支两个棍子用以支撑。

  整个计划圆满完成,但是羿姞仍然不放心,她担心隔壁的狼和一些食草的动物回来破坏她的心血。所以,她和哥哥沿着胡杨外围建了一圈高达2米的木篱笆。还悄悄在四个方向埋下曾经在第二个世界捡的长毛怪的毛发。这个震慑这里的动物,足矣。

  你看,苍茫的戈壁上出现了一片绿洲,红薯、沙棘、枸杞、胡杨都长得很好,一幅欣欣向荣的模样。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月亮上的李子树的快穿之我把自己上交国家最快更新

第10章 第十章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