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阁小说 > 历史小说 > 开元情诗与剑榜 > 第180章 王昌龄和高适的较量
  “不出所料!”王昌龄洋洋得意道:“那歌女中的第一位,唱的便是我的诗!”

  小陈道:“大叔让我来猜猜,唱的是哪一首?”

  “好啊。”王昌龄微笑。

  “可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小陈问——

  因为在薛用弱记载的旗亭画壁故事中,上来就有个歌女先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乃是千古名诗,送别诗中代表作之一,同样是小陈二年级就会背的。

  以至于这位“辛渐”先生,从来没有人知道此君身份来历,就因为被王大叔送了好几回,出现在好几首诗,从而成了一位“名人”。

  可以与“董大”“元二”“汪伦”这些金牌龙套相媲美。

  “寒雨连江夜入吴,”王大叔默念一遍:“此是何人诗作呀?”

  小陈:“……”

  又犯了一次“但是龙城”差不多的错误吗……

  好吧,这个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前人质疑“旗亭画壁”真实性,也因为薛用弱说故事发生在“开元中”,可他引用的诗句不像是开元年间写的。

  这首“寒雨连江夜入吴”正是一大问题:

  王大叔是北方人,在这里被贬到江宁之前,很少涉足南方,去岭南也走的另一条线路,哪来的“夜入吴”呢?

  从诗中的风景来看,也像是春夏以后的时间段,那么这首诗王大叔最早写出来,起码也在今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九年春夏以后了。

  刚写出来,就能传遍全国嘛?

  如果说时间再往后移动一两年……

  嗯,不好意思,王之涣先生天宝元年就要死了……(就跟孟夫子之死一样,小陈也不知道王之涣哪年去世的。)

  现在从王大叔口中确认了,这首诗他还没写出来,但事情是确有其事!

  那么会是哪一首呢?

  总之,肯定不是“匣里金刀血未干”这种……

  “是‘萧驸马宅花烛’!”王昌龄洋洋得意道。

  “嗯?这是什么诗?哪个萧驸马?”小陈眉头一皱,闻所未闻。

  “你看看你,年龄太小,很多事情没见过就不知道了吧!——你王老师就知道!”王大叔一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的样子。

  “萧驸马乃是前萧相国(萧嵩)之子萧衡,梁武帝之后(萧衍:我又来了!),尚的新昌公主。”王大叔显摆他在长安的资历很长,道:“那是开元十五年,你小子还没出生呢!——大叔我在长安,任秘书省校书郎,职掌典校藏书,跟萧驸马很熟,每天看书写诗,很是快活呢!”

  小陈心想:又一个“图书馆管理员”。

  “那年萧相国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是‘真’宰相了,恩宠无匹。萧驸马尚了圣人之女后,其母入宫,圣人直称其为‘亲家母’呢,待遇高得很!”

  王维点头,确认王昌龄的说法。

  陈成心道:李隆基惯会用这些虚头巴脑的套路。

  王大叔朗诵起这首《萧驸马宅花烛》道:“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摇头晃脑,回味无穷的样子。

  陈成:“……”

  靠……

  这特么好在哪里?

  什么“合欢”,什么“出中”(不要看颠倒了),什么“一道通”……

  可能我读书少,怎么感觉有点污的样子?

  还是说都是我思想龌龊,想歪了?

  事实上这首诗很文雅?

  实在不好意思向王大叔请教这里面的门道。

  王大叔看着“似懂非懂”的小陈,哑然失笑:“这其中的‘乐趣’,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陈成:“……”

  假装没听见。

  王大叔伸出手,作出在墙壁上画一道线的样子:“人家唱了,那我就当仁不让,画线!‘这是我的一首绝句!’”转向小陈道:“你却猜,那第二首,唱的又是谁人的诗作?”

  小陈心想,你们三个人,实力差不多,怎不能全是你王大叔吃肉,别人喝汤吧?

  肯定也唱了别人的!

  但是故意恭维道:“我猜还是唱的王大叔的诗。”

  “我也这么想啊!”王昌龄郁闷道:“第一个,第二个从来只唱我的诗——可偏偏那天,第二个女娃唱的却是高适高达夫的诗!”

  小陈:不出所料!

  “是所谓: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塞上闻笛》是也。”

  小陈心想:“旗亭画壁”的故事又犯错了!

  那上面记载高适的诗是“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名句的确是名句!

  诗名《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就是,梁少府死了啊!

  这种祭诗,就算写得再好,没理由在这种场合唱吧?

  换你在春晚上唱“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试试。

  不是不好,就是不合适。

  当然,具体到高适这首《塞上闻笛》,也是写得很好,前两句实景,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写出“虚实结合”,高考肯定能拿一分了。

  所谓“落梅”,即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曲子借风传满关山,意境深邃高远,情蕴无穷。

  陈成再次睁着眼睛说瞎话道:“可能是那位姐姐误将高叔父的诗当成是王大叔的诗了。”

  “哈哈哈!”王昌龄再次大笑:“也有可能。”

  事实上,高适这首诗更像是中唐时边塞诗的风格:一种含蓄的思乡之情。

  王大叔分明都是盛唐那种风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什么?想家?

  大唐的铁蹄打到哪,哪里就是我的家!

  “你看那高达夫,多么‘讨厌’!”王大叔夸张地模仿高适伸手画壁的样子:“‘哎哟不好意思,我的一首绝句’——谁没有似的!”

  见王大叔笑容可掬的样子,陈成就知道他肯定没有吃亏:“下一首定又是王大叔的诗了!”

  “正是!”王昌龄答应得干脆,飘飘然之际,便朗诵起他的那首著名的《长信秋词》来:“

  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小陈一下子打起了劲头!

  薛用弱第一次写对了诗!

  天刚亮,皇帝老子的宫门打开了,小宫女拿起扫帚,开始扫地——

  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偷懒。

  这诗就说了这么一件破事。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长庆二年的开元情诗与剑榜最快更新

第180章 王昌龄和高适的较量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