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曰:建章十七年四月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第一名,李益。”
“一甲第二名,杨彦昌。”
“一甲第三名,李鸿展。”
“二甲第一名,朱子霄。”
鸿胪寺官员只会公布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四人的姓名,其他人只能去看皇榜了,并不是不重视他们,其实也是照顾学子的情绪,搁你考完试你不想知道名次吗?还等他念,急得我桌腿都能掰断。
翌日,新科状元李益带头,一甲二三名紧随其后,率其余众进士进宫谢恩以及拜谒先师圣人。此后,众进士易冠服,表示不再是民而是官了,此为“释褐”。
按照惯例,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职,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除一甲三人外,其余进士还要经历考核才行,通过考核,成绩才华出众的,会被选入翰林院继续学习,授庶吉士,无品,即不入流,庶吉士工作一段时间后,还要经过考核,只有优秀的人,才能继续留在翰林院,担任编修、检讨等工作。而其余未入翰林院的新进士则等待吏部的铨选。
这只是一般情况下,实际上进士的前十名甚至是前二十名在任职的时候是有自主选择权的,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接受皇帝的赐封,也可以拒不受封。
不过,一旦拒绝,他们就只能去任朝中其他无品级的职位,或者外调为县令、通判,想在京师任同等级别的职位是别想了,哪那么多好事。
所以,一般也没人会拒绝,毕竟依照朝廷对他们的重视程度,给他们安排的位置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能成为进士的都不是傻子,一时之利和一世之利还是很容易选择的。
但偏偏有个人就是要反其道而行,状元郎李益申请外调,甚至选择外调到雍州武威郡宣威县担任县令。
谁都知道那里最适合建功立业了,因为那地方进步空间太大了,本就是为边防设立,什么科技、民生等同于没有,自给自足都困难,草原人还时不时过来打劫一波。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咋发展,连那些等着空缺补位的举人都不愿意去,更甭说进士了,去到那里的进士最低也是个郡丞,再低谁愿意调到那里去。
而李益更是破天荒的状元想去做下下县的县令,要不是楚皇和李大学士都同意了李益的申请,还都以为他疯了呢?
李益之所以还读兵法,就是为了这做准备的,不光要发展民生,面对草原来袭,协同当地守军跟他们干一架也很重要,打不过敌人还发展个啥?洗洗睡吧。
但是,李益虽然精神可嘉,却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读书人,面子比命还重要,他身为状元竟然申请外调如此穷困的地方做县令,谁还能差了事是咋的?
于是乎,众进士纷纷上书要求外调当县令,还得是最穷苦的地方,敢给个上县县令就是看不起他们,不得不说,这些年轻进士们还是有着为百姓奔走的满腔抱负的,等到他们在官场上滚打个几年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这股心气了。
这当然是不行的,进士不只是给朝廷选才,也是给天下人看的,寒窗苦读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结果给弄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那谁还去读书做官?
于是,除了李益的请求以外,其他进士的请求一律驳回。
不得不说,这些进士真的太天真了,他们跟李益能一样吗?先不说人家状元的身份,人家还有一个一品大学士的爷爷,活着的太师,历代罕见,还有一个从二品中书侍郎父亲,距离六部尚书之位仅仅一步之遥,甚至做个三省副官也有可能,更别说还有身为一州刺史的叔叔,一个皇妃姑姑,一个皇子弟弟,还有其他的亲族。
这么说吧,人家家里使点劲都有可能让景王坐上那个位置,到时候他就是皇帝的表兄,怎么着?还有哪个进士有这么硬的资本,别说人家去当个下下县的县令,人家就是去做个抄书的典吏,早晚也能做到三品以上的大官,别人行吗?
不过李益的这个选择倒是让景王好一顿劝,倒不是不同意他外调为官,而是他竟然要去那种地方,整个楚国贫困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去那么个朝不保夕的地方?
要知道那里常年不设县令,为何不设?因为早年间那里的县令匈奴每次来都得杀一个,后来匈奴再来的时候县令自己跑了,被楚皇给抓住杀了,从那以后就再也不设县令了。
那个地方本来也没有太多的事是必须由县令处理的,后来就由驻守的边军将领兼任县令一职,还好的是,那里的百姓多年来能走的都走光了,留在那里的大多是边军家属或历代边军的后人,由军队管理也算恰如其分,也算得上全民皆兵了。sttgxcl.com
在没能彻底解决草原问题之前,谁去那里都不好使,因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发展?好好种粮算是给匈奴送菜,想要发展武力又会遭到朝廷的忌惮,朝廷最害怕的就是边军将领拥兵自重,万一边军与匈奴合作,国门大开,改朝换代不过是朝夕之间而已。
况且那里土地贫瘠,本就不适合耕种,因此这些年来,那个地方一直是作为边军的后备力量而存在,平时闲暇的时候开采一些矿物资源,因为那里看似地上啥也没有,实则地下满满当当。
不过他们也不敢大肆开采,若是开采的太多,会引起匈奴人的贪婪,所以他们开采出来的铜铁矿不会存放太久,会很快就运到京城,不然,匈奴人就不是一年劫掠一次了,会时不时的就过来打打秋风,他们不擅采矿,但是把矿石打造成刀剑兵器还是可以的。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一旦拥有了配合优秀战马使用的刀枪弓箭,那对楚国来说绝对是噩梦。
而李益早就知道这些,但他经过慎重思考最终还是选择去那里,作为腹地之人怎么知道边疆究竟是什么情况?只有真正经历过才有资格谈建设,对此,,李益已经有了初步想法,但还需要实地考察一番才行。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风起菲珞的盛世为王最快更新
第79章 释褐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