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有的德都是同源而生的,之间都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交错相连,形成一张大网。比如:
仁的内涵有对天地万物的爱护,而对天地万物最大的爱护,就是使一切回归大道,达到最和谐完美的状态,从此没有痛苦,没有灾害。
义的内涵是对道的遵循与捍卫。
从这里可以看出,仁能生出义,义也能生出仁。同理,仁、义又能生出礼、智、信、忠、孝……
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一张全息的关系网,不是简单的二者之间关系,动了其中一个,就可能牵动了整体。
比如仁过了度,超出了原则,那么就会产生恶,就会损害整体,克其它的德。如若对十恶不赦之徒也讲仁,对破坏大道、损害万物的邪恶行为也讲仁,那么仁就失去了法度与边界,成了恶,成了保护纵容邪恶、损害万物的工具,就克损了所有的德。
同理,守信过了头,信守邪恶的承诺,也变成恶。忠过了度,忠于无道,也是恶。其它任何的德过了头,失去原则,都是如此。
真正的德,是以大道为核心、为准则,若偏离了大道,虽然它还叫这个名字,但已不再是德。所以守德,必须持中庸,中庸之德才是真正的德。
何谓中庸之德,这里提出一个标准,就是:大道为宗,德不相害。
即以大道为宗旨,与整体的德都不相冲,不相害。
所有的德都在相生相克中,形成了一张关系网,成为一个整体。必须把任何一个德都置入整体关系网中去衡量,才能不失度,维持整体的平衡,不偏离大道。若将任何一个德孤立拿出来看待,则会造成失度,打破整体平衡。
有时在整体中,也会形成两德相冲的情况。比如忠与孝不能两全,这时就应取大道、舍小道,选择忠而舍弃孝。再比如忠君与捍卫天道发生冲突,就必须取天道,而舍弃忠君,这也是遵循大道为宗的原则。
这就像人体一样,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经脉穴位等诸多结构共同构成了人体,它们是全息一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任何一个器官都无法独立存在。
中医养生,就是注重人体的整体平衡,这样才是健康。如果单独强调某一个器官,将其独立保养,最后将它保养得无比强壮,但是却损害了其它器官,任何一个器官衰竭人体都会死亡,结果这个器官保养得再强壮也是徒劳,反而破坏了人体平衡,跟随着一起毁灭。
这就是由此提炼出中庸的第三层内涵:自然万物和谐平衡、共生共存、整体升华。
下面举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下:
古时候有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一名叫尾生的青年,与一女子约定于桥下见面。到了约定时间后,女子迟迟不来,这时河水猛涨,尾生为了信守承诺,死死抱着桥下的柱子不肯离开,最后被河水淹死。
这个典故在历史上很有名,初见于《庄子》,次见于《史记》等,在历代都曾被人称颂,当作信守承诺的道德楷模,并由此发展出两个成语:尾生抱柱、尾生之信。
现在根据中庸“大道为宗、德不相害”的标准来分析一下:
一、孤男寡女相约于桥洞底下见面,本来就是非礼之事,有违礼德。
二、女子到了约定时间没来,固然失约,但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或遇到不可抗力因素等?尾生就这样抱柱而死,他固然没有失信,但他有没有为那女子考虑过?他将陷那女子于背信弃义、无情无义、害人性命的境地,让其如何度过余生?他偏执地成全了自己的信,而没有顾及他人,不能为他人着想,没有宽恕包容之心,有违仁、恕等德性。
三、河水暴涨,尾生完全可以钻出桥洞,跑到桥上,或暂时躲避到附近的高处,即能守着桥,让水淹不到,又可顾及信,无害于其它道德,何乐而不为?为何如此偏执的一味求死?这有违于智。
四、舍生取义、以身殉道是相当了不起的大德行,但必须珍惜生命,绝不能轻贱生命,得衡量死得值不值。若为了大道,为了国家,为了众生的幸福等等而死,那成全了义,死得其所,死得伟大。
但尾生仅为了一个女人的过失而死(女子失约),死得轻贱。人生于天地间,不说不珍惜天地神灵的安排与恩赐,至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最起码有违孝德。
根据以上分析,尾生抱柱违背了中庸之道。他单独强调信,一味走极端,损害了整体的德行,偏离了大道。
接着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列子》,都熟悉,所以不赘述,这里只作分析:
只因他家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下,就觉得两座大山挡了他的路,让他出门不方便,于是就作出狂妄之举,要移平两座大山。如果仅仅是因为两座大山挡住了他的路,搬个家不行吗?非要移山?
照这样,全世界的山岂不都要移平?正如走路的时候,脚上不小心被扎了一根刺,是把刺□□,还是把整条腿都砍掉?但按照愚公的思维,脚上被扎了根刺,非但要把腿砍掉,还得把子子孙孙的腿都砍掉,直至无穷尽,这很可怕。
首先,愚公这么做,违背自然之道,破坏生态环境。仅为一己私利而妄图移山填海,在大自然面前狂妄自大,打着改造自然的口号,无知地破坏自然,破坏环境。
正如当今某档部分人所为,以致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环境毁于一旦。
其次,愚公为一己之利,祸害子孙万代。愚公移山,他自己九十多岁了,搬不动,便命令子孙去干苦力,而且还祸害了邻居小孩。移太行、王屋二山之土石去填渤海,一年才能走一个来回。
在别人好心劝阻时,他还执迷不悟,说自己快要死了,移不了山,但会命令他的子孙万代去移,子子孙孙无穷尽,只要不断子绝孙,总有一天要把山移平。幸好愚公只能祸害他一家子孙,这样的人若做了君王,那岂不是世界末日?sttgxcl.com
最后列子说,愚公执著的精神感动了神灵,结果神灵帮助愚公将二山背到了别处,去挡别人家的路了。这是对神明的亵渎。
老子曰“大智若愚”,列子可能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但是层次不够,理解不了道的真义,所以走偏了。
本故事中,所要体现的就是愚公那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愚公是将这德性发挥到极致,任何德性都不怕将它发挥得多极致,关键是必须将它容入整体中去发挥,绝不能孤立出来,偏执的强调。若在整体中,则发挥得越极致越了不起。
如果愚公将他这个德行容入整体德行中整体配合施行,那就太了不起了;如果将这坚忍不拔的精神用在做坏事上,那可就坏到了极致,祸害千年。将任何一个德性孤立出来,那就失去了整体的平衡点,就会偏执而成为恶。
若愚公不是移山填海,而是为山开路,尽自己的残生之力并号召子孙万代,顺着山势地利,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与自然完美结合,将二山开出一条天路来,即方便天下苍生,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使自然与人更为和谐,岂不是将此德行发挥得完美?这样才可能真正感动天地神明,出现神迹,成就大德。
其实很多事情就差这么一点,为私为我、孤立强调个体、彰扬个性,就会走入极端,成为破坏的一份子。唯有秉持中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人认为,中庸就是万事都不能做到极致。其实相反,中庸之道讲求万事都做到极致,达到最完美和谐的状态。
关键是必须放入整体中做到极致,而不能孤立出来做到极致,否则就是破坏。将事物孤立出来,其实根本上就是一个“私”字在作怪,这也是天下偏离大道的根本原因。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其实是中庸的智慧。天下万物各不相同,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如果天下所有东西都变成一模一样的,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那是病毒与癌细胞的发展模式。
维持中庸之道,保持整体的和谐,就能维持自然万物的多样性,使万物各不相害,各不相同,世界多姿多彩、无比美好,这就是和而不同。
如果孤立的偏执强调某一物,它就会无节度发展,超出自身应有的界限,从而打破万物的平衡,使万物都被它侵害。病毒、癌细胞以及某档对人类的洗脑,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做法,就是如此。
这样万物的多样性就被破坏,成为同一物,世界也就毁灭了。这就是同而不和。
整体升华
古文献上记载,上古时期,天下都行于大道的时候,人类处于半神的社会状态,自然环境极其美好,到处是奇花异果,仙禽异兽,万物不相伤害,人类行使着超自然的力量。现代人以为这是神话。
当万物都归于道中,维持中庸的时候,就能整体提升,使天地万物整体达到极致美好的状态,人类社会就能处于半神的社会状态,人类就能行使超自然的力量,与天地一体,化育万物。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木亦羊的开局成了一只羊[综神话]最快更新
第 202 章 行于大道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