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陆家的未来

  当初,朝廷刚刚在南洋站稳脚跟的时候,陆家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必须靠着中枢,镇压南洋诸国。当时南洋最大的矛盾,就是大明朝廷与南洋诸国的矛盾。

  这个矛盾直接代表,就是大明与爪哇的战争。

  而何夕作为中枢代表,朱元璋的意志执行者。

  何夕是与陆家在一个战壕之中的。当时的双方,是可以交付后背,以托生死的交情。

  这个交情并不是假的。

  何夕在陆仲亨的支持之下,开辟了南洋的大好局面。而陆家在何夕的帮助下,获得新生。从而有了南洋陆家的名号。

  而今何夕调回京师之后,何夕作为陆家在中枢的盟友。双方也是相处融洽。

  但是这个时候的,陆家的身份已经是地方实力派了。而何夕作为中枢大臣,是陆家的后台。何夕需要陆家的帮忙与支持,而陆家也需要何夕在中枢的背书。

  双方也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而在南北之战中,陆家作为原材料产地与市场。而何夕作为工业生产地,双方在经济上互补,而且双方还隔着一个南京。

  不是说没有矛盾的。但是矛盾是可以压制的。

  并不重要。

  但是而今,南京政权覆灭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陆家作为盘踞在南洋多年的地方实力派了。而何夕这一次定国是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重振中枢。问题也就很简单了。

  中枢对南洋怎么看?

  陆仲亨很清楚,这不能无视。

  原本宋元时代,在南洋就有很多汉人。而今不说别的,单单屡次藩王就藩,迁徙总人口就已经超过了百万。再加上,十几年来,陆陆续续南下讨生活的人。毕竟,江西福建等地的人口密度,根本不能让人好好生活,还不如下南洋。

  再加上人口自然繁衍。与本地投靠大明的当地土人。

  整个南洋在大明管辖下的人口,很有可能超过千万了。

  当然了,这一千万人,并没有完全在陆仲亨的手中,而是分别在几个藩王的手中。

  但是不管怎么说,千万人口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在何夕与朱雄英北京起兵之初,所管辖的人口,也不过千万上下。

  朝廷是不可能对南洋无视的。

  但是如果对南洋下手?从什么地方下手。

  不可能对南洋诸王下手。

  无他,地位不同。南洋诸王的地位是太祖时期就定下来的。朝廷不可能动他们。特别是在大战初定的时候,动他们就等于再次掀起一场战争。

  而在南洋开战,大明朝廷有没有绝对优势,还真不好说。

  也不是优势不优势的问题,是有必要没有的问题。不仅仅要考虑军事上的问题,也要考虑政治上的问题。

  而陆家就不一定了。

  陆仲亨在新州这么长时候,很多陆家人都将新州当成了陆家的封地。但是并不是。陆仲亨是第一任南洋总督,已经就任十几年了。

  但是,南洋总督并不是世袭的。

  或许朝廷开恩,能让他世袭。但是朝廷不想让他世袭,也是可以的。

  而且,对于朝廷如果派人接任南洋总督,他陆仲亨真敢对抗朝廷吗?

  陆仲亨知道自己不敢的。

  不仅仅是因为,大明朝廷的实力强大了。其实,何夕自己都不知道,大明南北之战,给周围势力带来多大的震撼。

  而陆仲亨这样的人在军中岂能没有人脉,当时或许不知道,新战法是什么回事,但是而今岂能不知道。

  他私下里复盘过,他在南洋掌控的军队,也有数万。但是底子还是卫所军。不敢说不能打,但是在南北之战,连精锐的炮灰都算不上。

  最多能守守城。

  更不要忘记,何夕在南洋之战发挥的作用。南洋总督府之中,还有很多人都是何夕的故人。

  也就是说,即便不动武,何夕也有很多办法拉拢人心,不战而下。

  这让陆仲亨惊惧非常。

  但也十分不甘心。

  他不甘心很简单。

  那就是他在南洋经营这么多年,所求的不就是在南洋扎下根基,让陆家在当地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而今这局面完全不一样了。

  让他岂能甘心。

  只是,他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

  一方面忧心陆家的未来,另外一边担心自己的身子骨,将来难以坚持下去。越是如此,陆仲亨的身体情况就越发不好了。

  也让陆仲亨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京师一趟。

  哪怕是死在京师。

  虽然说,陆仲亨早就在南洋勘探好坟地了。将来作为南洋陆家的祖坟。风水术士们说是世代王侯之穴。这也时候陆仲亨对陆家将来的期盼。

  因为他儿孙之中,没有一个感受到未来的危机。

  作为,中枢掌权的大臣,要伸张朝廷大权,而今南洋陆家作为大明地方最大的几个实力派之一,也会受到冲击。

  这些子孙还一个个想着他何叔叔秉政之后,会给陆家大开方便之门。

  何其愚蠢。

  陆仲亨的儿子大多与何夕同龄,奈何陆仲亨硬要与何夕同辈,他们只能当侄子了。

  儿孙们都是这种德行,他死之前,不将事情办好。让陆家的未来确定下来,他死了恐怕也不能合眼。

  陆仲亨去京师,自然也要带着南洋诸王。

  比起陆仲亨,南洋诸王就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了。毕竟,他们与中枢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很多人都看出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民朝廷是不会动藩王的。

  毕竟,十几位藩王,从西域到东洋,从东洋到南洋,已经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要说,大明大战刚刚过去,立即大动干戈好与不好。

  单单说,即便而今大明休养生息很长时间,也要考虑对任何一个藩王动兵引起的连锁反应。与政治影响。

  就地理上而论,南洋诸王是最不用担心的。

  特别距离大明足够远。

  -------

  江南一处梅院中。

  去岁江南之乱,而今还留下了很多痕迹。

  隆武三年江南之乱,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有太多的细节可以写了。

  比如,自耕农对于机器的抵抗与摧毁。

  比如,在工业化浪潮之中小农经济瓦解的过程。

  比如,无产阶级的觉醒。

  比如,旧士大夫阶层的衰落。

  比如,人的命运的不同转向,才子佳人的爱情,在大时代中的悲剧。等等。

  对于顾王孙来,恍若一场旧梦。还是一场噩梦。

  这一场梦太残酷了。

  原本家世优越,父祖在朝堂任职,自己可以当富贵闲人的公子哥。成为了毁家灭族,易名改姓,隐藏在暗中,掀起风波的探子。

  原本自己从来不正眼瞧的身份,却成为了自己后半生的必须做的事情。

  就好像这一处梅院。

  这一处梅院。顾王孙恍惚记得来过。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候的梅院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是方寸之间,但是层层叠叠的院落,各种透墙隔断,看上去虽然只有数亩之地,却仿佛天地之间,皆是梅花。

  每一处景致都是精心打磨。每一个门洞与透窗,都是匠心独运。

  而梅花更不用说了。

  是不知道多少花匠的辛苦,明明细心照料,却一定要显露出野趣,才算是上乘的佳作。这才有意境,否则不管这梅花再好,也会沦落为匠气,却沦落下乘。

  而这种野趣,非大匠所不能为做。

  一般都会东施效颦而已。

  但是,而今却截然不同了。

  一场大乱之后,这里已经是残垣断壁,更没有人去看管这些梅花了。反而更有情调。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何夕的大明公务员名剑山庄最快更新

第六章陆家的未来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