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还是陈经纶先开了腔。

  他起身近上前去,替王在晋满了一杯酒,问道:“先生此来,是不是上回托您问的事情,宫里有回复了。”

  受了这杯酒,王在晋方才满意地捋起胡须。

  “你也不是不知道,宫里已将心思,放在了家大业大的豪商身上。”

  “先是锦衣卫负责督办司,再又是让那选秀女回来的司礼监太监李实去管织造局…”

  陈经纶还不止第二件事,闻言吃了一惊。

  “苏州织造也换人了?”

  “你还不知道?”

  王在晋点点头,冷哼道:“在诸多商人中,你还算知道晚的。其他人各处都有消息来源,宫里消息一出,他们就全都一清二楚了。”

  “眼下还仅是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迟早都要换。”

  “我接了宫里的意思,主持这番薯一事。你说,是不是需要个听话的如臂指使?”

  越听,陈经纶心中越是震惊。

  “先生想要如何推行番薯?”

  “宫里才只是对番薯比较感兴趣,这份兴趣到底能不能转变成决定,这还要看你们陈家有没有诚意。”

  言之于此,王在晋微微一笑,不再多说。

  陈经纶眼珠乱转,起身来回踱步,想了半晌,才是决定和盘托出,成败在此一举。

  “一夫耕田,亩产番薯,能在三十石以上!”

  听了这话,王在晋神情一动,变得有些激动起来,须臾,他又平复心情,喝了口茶,静静问:

  “此话可当真?”

  “我陈家于闽地推行番薯十数载,岂能有假?”陈经纶下意识的道。

  为什么王在晋忽然变得有些激动,因为他看见了彻底解决各地饥荒的机遇!

  要知道,眼下亩产稻麦的确不是很可观。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此时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亩产,如吴江、昆山等地,亩收稻谷应两石,那么折合成后世就是亩产约三百斤。

  《补农书》也载:“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

  其上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三石”、“春花一石半”。

  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大概是亩产两石,春花亩产一石,合起来亩产三石。

  这是南方,现下的北方,因小冰河期影响,荒地成片,百姓无地,被迫到处逃难,产量更少。

  根据方志记载,明朝自番外引入番薯的人,不只福建的陈振龙一个。

  除了他,还有吴川人林怀兰、东莞人陈益,自安南境内引入,但一直都是地方区域性,没能达到大规模推广。

  万历末年起,陕西、河南、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开始出现引入番薯的情况。

  只不过,从引入到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王在晋需要做的,就是劝说皇帝重视番薯,以朝廷政令的形式,开始试种,然后在大明两京十三省推广。

  那么难点在哪儿?

  既然番薯早已出现,却至今没有普及,肯定是有原因的,上疏给皇帝之前,王在晋下过一番苦工。

  推行番薯解决饥荒,挡了某些人财路,但更大的原因,还是大部分的底层百姓根本不知道番薯的优点。

  推广番薯,在地方上未接到朝廷明确政令时,对地方官员来说,都是一个损人不利已的做法。

  大部分地方官都只是暂时种一下,缓解本地饥荒问题后为了避嫌,便鲜少再种。

  毕竟,金学曾那样直接下令全省推广的人太少了。

  王在晋明白,没有看到番薯真正的产量,还有皇帝明确的圣旨下达之前,番薯都只能在某地小规模的推行,达不到眼下缓解饥荒的需求量。

  王在晋与陈经纶,为推行番薯的国策谈了许久。

  说是为了国策的推行,可两个人心里都和明镜一样,他们各自都有利益,只不过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已。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大公无私、为国为民。

  ......

  几日后,王在晋以阁臣的身份,向朱由校进呈“奏番薯推行疏”,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科道官劾王在晋中旨入阁,不合礼法的题本,也是雪片般飞到西暖阁。

  西暖阁,新任的乾清宫管事王朝辅,正为皇帝清理奏疏,挑那些“紧要事”念。

  他翻了翻,发现科道官的揭帖仍千篇一律,不是犯颜批鳞,就是弹劾熊廷弼、王在晋,实在没什么好念。

  须臾,他将一份奏疏从中抽出,喜道:“皇上,东阁大学士王在晋奏请推行番薯。”

  宽袍大袖,玉带金裎,一身的华服此时都成了累赘。

  朱由校嘴边头一次荡漾着如此灿烂的笑容,他一把将这份奏疏拿到手上,越看,越是感叹。

  “好,好啊!”

  这份奏疏,朱由校看得格外认真。

  这份《奏番薯推行疏》,通俗易懂,想来,王在晋在上疏之前,也在地方上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王在晋将陈经纶分享给自己的种植经验,与其走在京畿等处时的农事经验相结合,得出了番薯易种植,且亩产高于稻麦的结论。

  疏中云:“推行番薯,为本朝所必须之国策。”sttgxcl.com

  朱由校也知道,这个时候,番薯就已在华南地区广为种植,并逐渐向北推广。

  不仅要推行番薯,马铃薯日后也要推广,先填饱了肚子,才能去谈开源节流的问题。

  有些事儿,底下也就闹不起来了。

  历史上,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等影响,番薯虽然进入大明较早,但栽培技术传播一直很慢。

  到了鞑清康熙时期,番薯栽培技术才普及开来,刚好让鞑子捡了个漏。

  其实话说回来,鞑子们捡的漏还少了?

  王在晋在奏疏中说,田亩的耕种面积不仅与土地本身质地有关,更决定于耕种的作物。

  番薯适应性强,可以在水稻、小麦不能种植的山地耕种,更可以用于荒地复耕,把原来大片不可耕种的土地变成可耕种的土地。

  除此之外,番薯还有耐旱、抗病性强、抗虫害性强、产量高等优势,一年可以种植春、夏两季。

  在这方面,陈振龙在福建的先行推广,已经让来日番薯在京畿等处的试种,有了充足的经验。

  以昔年福建产量来算,春薯亩产量为三十石,夏薯亩产量一般在十石至二十石之间。

  春夏合计,就算最少的情况,都有四十石。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番薯每年的产量相对于“亩产一石余”的稻麦来说,翻了几十倍。

  原来可以养活一个人的田,如果种了番薯,可以养活几十个人。

  朱由校将奏疏合上,只觉得眼前一片的豁然开朗。

  这个王在晋,在奏疏里把什么都说明白了,可是对在京畿何处试种,只字未提。

  想了想,朱由校靠在座椅上,长舒口气道:

  “传谕给王在晋,通州有五个皇庄,朕全都给他,让他试种番薯。如果春薯产量足够,在夏薯之前就要推行到京畿各处皇庄,一体种植!”

  “这个事儿,叫王在晋上点心!”

  “对了,徐光启不是也擅长吗,派个缇骑去找他,让他协助王在晋试种。”

  待王朝辅离去,朱由校起身在暖阁活动了下,向一侧小太监问:

  “朕早有谕令,叫童仲揆、陈策他们自辽东返回,如今到哪儿了?”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朱由校张嫣的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头最快更新

第六十九章:皇庄试薯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