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阁小说 > 历史小说 > 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 第三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之辩
  李明俊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而崔罕同样也是。

  因为此人正是当初他们游历国子监之时,所遇见的那人,大宋的状元郎杨慎。

  杨慎去除他父亲的名声,他在文坛影响力也丝毫不小,有人说这是传承。

  而且一门两状元郎,这本就是很具有话题性,父子两人都是少年成名。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位如今在这个时候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代表着其父,那么无论他本人如何去想,至少在旁人的眼中他就是替其父前来的。

  崔罕,李明俊一等高丽士子可能并不知道其中深意,但是其他的大宋士子定然会如此联想的。

  如今这种架势也不过是小的,若当真是杨秉杨相公亲临,如今这局面理应会更加轰动些。

  恐怕这里的所有士子都会起身作揖相迎了,这不是因为其权位的影响力,而是他乃是一门学问的宗师人物。

  虽然不是当世的“圣人”,可也是魁首泰斗的人物。

  如这样的身份,无论是你是不是杨学的门人弟子,都会对其身份表示尊重的。

  他们所辩论的乃是学术之辩,而不是上升到个人之上。

  就像是对方绝对你的学术误人误己,但是不会去攻讦你的德行不行一样!

  所以当下的学术环境是良好的,朝堂之上曾经也有一些人不从你的能力方面寻找问题,而是从你的私德方面看待问题是一样的。

  当然身为大儒,德行也是首要的,不过他们不会盲目的去攻讦和推崇。

  而在大殿前,身为大儒的孙复数人有蒲团之外,其余之人都是席地而坐。

  这倒不是有意的偏袒,而是这完全是自发性。

  杨慎也是随着让出的位置席地而坐,随着他的坐定后,众人觉得今日孙先生讲经定然不一般。

  孙复在经学之上谈论造诣,那定然是《春秋》,孙复站在殿前依旧显得精神熠烁。

  孙复站立那么身边的人自然也是站立着的,可见对待讲学没有半点的轻视。

  这就是他的为人,即使今日讲学之地并非是在太学,而是在乡间的小路上,眼前也没有如此云集的士子,而是村中顽童两人,他依旧会十分认真的对待。

  他轻名利而重德行,这也是为何能够受到如此多的士子敬重的缘故。

  他站在诸多士子跟前,眼神平和:“我囿于深山,却也听闻过如今大宋大才频出,有后辈弟子问我可知格物致知之论?”

  “我道自然听说过,当今杨学中任何一名弟子都能够与你说出一大番道理来,可我觉得格物致知乃是圣人的学问,说的乃是极对的!”

  孙复此言一出,果然底下就有骚动,因为杨学门人没有谁不知道格物致知,并且将此视作了学问的根本。

  如今孙复此言一出难道是在承认杨学的正确性,而推翻自己的理论吗?

  有如此疑问的绝对不再少数,使得原本寂静无声的广场上,已经出现了骚动之声。m.sttgxcl.com

  而孙复身边的弟子并没有任何意动,像是早已经有所预料一般。

  “泰山先生此言是何意思?难道是为了迎合君上,攀附上杨相公所以才会这般言语?”

  “我看想来没有那般简单,泰山先生底下门人众多,若是以名望为官,前些年就能够入朝为官了,何必会等到现在自毁名声,要我看何兄再等等,泰山先生定然有其他深意!”

  底下有人有此怀疑,但是也更多人坚信泰山先生定然是有下文的。

  果然孙复立刻有所转折,说:“不过格物致知,却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非知行合一也,而先知之而行之!”

  他看起来仅仅是数字之差,真正的核心理念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明白底下的许多人有异问,不过还且请我将此说完。”

  “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他的这幅姿态仿佛是在乡间学堂授课一样,并没有特别的严肃以对,仿佛眼前根本不是学术之争。

  这番话并不难理解,底下都是穷极经学的士子,即使这话在现代也是很好理解。

  也就是说,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钻研透其中所包含的天理。

  天理这种存在,并非是如佛道两家中所说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指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他并非盘坐在蒲团之上,而是站立在殿前两个时辰都未曾停歇,条理清晰的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这并非是讲经,可对于底下的士子而言却更加珍贵的一堂课程,因为这是在阐述理。

  杨慎的悟性很高他一直都很聪明,他没有主动提问,并不代表着对于孙复所说的核心理念都统统认可。

  这绝对不是几日之功就能够想到的,这乃是对着杨氏心学的条条提出了核心发问。

  他心里明白孙复的这番话,个中意思乃是对无限天理的领悟和待人接物等具体事物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所当然之则”和“所以然之理”。

  这就是他阐述的致知,从一事穷尽后推至他物。

  这就相当于他将格物致知视作了一个命题,而杨氏心学对其已经做了诠释,可是现在孙复过来告诉其他士子说格物致知的命题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命题的诠释是错的。

  孙复如今所认为格物致知的整个过程,就像擦拭一面镜子,使其重新归于明亮一样。从格物到致知的整个过程,孙复将其成为“合内外之理”。

  这乃是孙复在看完了杨氏心学的理论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所归纳出的想法。

  这比起从一开始,就同你说你说的这些都是错的,真正的大道和真理是什么,来的更加让人深思。

  底下许多的士子都是十分认从孙复的这番解释,甚至一些杨氏心学的弟子都暗做深思。

  对于杨氏心学的理解,根本不能完全将所有功劳全部加在杨秉的身上。

  各州郡之地,都有分成了各大派系之别,这种缘故还是来源于,当初杨秉讲学之时,有几位本就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士子,曾经与他交流过所谓知行合一的道理。

  所以他们授徒教授学问的时候,自然是依从自己的感悟,都认为自己从中得到的延伸和感悟方才真正诠释了知行合一。

  所以说就像是一道知识进行了无数条分支的延伸一般,所以个中也不乏二者都接触,且将传统儒学融入杨氏心学其中的。

  而经孙复提醒之下,仿佛给他打开了新的思路和理解。

  所以说这才是孙复的高明之处,并没有去全面的反驳,而是选择了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理念。

  这同样也会大大的影响了有些杨氏心学的门人,这同普通的争论不同,这是在动摇其根本。

  当然个中也有觉得此言不对的,但是却无法说出确切的结论去反驳对方。

  “我觉得泰山先生说的很对,但是学生有一言不解还请您解惑,依先生所言那读书方为格物,所格的可是正心?”

  见有人竟然敢站出来发问,众人的目光皆是齐聚了过去。

  崔罕目光之中尽是悍然,这位泰山先生所言,在他看来乃是处处说的都是大道,乃是儒家之根本。

  在这样的场合之下竟然有人会有不同意见,如何能够不让他惊讶呢?

  李明俊眼中情绪复杂,有嫉妒和崇拜,崇拜在于他想要成为他,希望自己也能够被人如此的注视。

  杨慎不同于其他的士子,会表现的诚惶诚恐的模样,在这样的地方,如此多双眼神的注目之下,他依旧可以做到如此不急不缓,心里也没有紧张的思绪方才是最难的。

  而孙复并未表现出不耐的表情,身边有弟子缓缓与他道出了身份。

  他伸出手制止了弟子的话,说道:“今日老夫讲学,任何人又不解之处都可以提出,无关其身份!”

  这番话并没有有意的大声说起,所以也只有身边的弟子听清。

  孙复不会因为杨慎的身份而格外看重,也不会因为特殊身份而有意敌对。

  所有学子都可以向他请教学问,自然也可以反驳他的观点。

  正是因为他有如此的旷阔胸襟,才会使得有如此多的人钦佩。

  他微微颔首道:“你如此想,说明你已经理清想明了我所说的,所格的确是正心!”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

  杨慎道:“既然如此,我明白了先生的格物致知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底下的众人立刻一阵骚动,都小声的议论了起来,这怎么可能只听了一遍,如此短的时间就发觉出对方的症结所在。

  就像是中医治病一样,一眼就看出来了对方的症结所在,如此的让人惊讶和骇然以及无法信服。

  若不是因为出声之人乃是杨慎,底下的士子已经有人起身反驳了,不过也存有一些人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扬名。

  毕竟杨慎的名声可也不小,而不等众人的反应,孙复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的不忿。

  而是示意对方说出来,杨慎回道:“在晚辈看来,先生这番言论只会使得在学习时过于注重格物,把功夫都用在了读书上,而对更为重要的道德实践缺乏重视。”

  这并不是说杨慎有多么的才思敏捷,而是他的父亲曾经在私下时点评过泰山学说,说出了其中的弊端所在。

  孙复的今日这番言论,自然不是平地起高楼,所以的知识都起于基本架构。

  还未等孙复回答,便听见杨慎说道:“泰山先生,家父曾经说过格物就是正心,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而致知便是“致其物之知!”

  即把心中的天理推至事事物物中去的过程,这就是作为格物致知目的的儒家“所当然之则”和“所以然之理”并不在外物中,而是在人的内心,所以没有必要再去向外物追寻天理,人所要做的就是把内化于心的善性付诸于道德实践、外化于心外的事物。

  其根本都是围绕着儒家的“所自然之则”,还有“所以然之理”上。

  二者有着其根本的区别,孙复此言在说的就是认为万事万物皆内含有理,我们在对外物的观察学习中探究天理,并通过类推打通了物欲对内心的蒙蔽,以能诚意正心。

  而杨氏心学心学则认为心即理,理只在我心中,不在外物,只要向内索求,也可通达天理。

  这一点那些杨氏心学的弟子一下子也就明了起来,仿佛前面的所有阴霾一下子都散尽了。

  原本晦暗的前路一下子变得明亮了起来,随着杨慎的话音落下。

  “文瑜先生微言大义,弟子明了!”

  随着一位青衫儒生起身作揖说着,也陆续也有许多人起身作揖应和:

  “文瑜先生微言大义,弟子明了!”

  他们看起来是向着杨慎作揖,但是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在向那位没有露面的杨公所说。

  崔罕整个身体都在颤栗着,这并不是害怕而是激动,今日的辩经竟然如此的精彩,他的灵魂仿佛都在这一刻被这些言语所震撼到了。

  在高丽的文坛,何时见过如此大儒论理,解圣人大道。

  他在高丽之时,并没有完整的对杨氏心学有所了解,当初听闻只是觉得不过是另辟蹊径的小路。

  如今觉得这是一条直指大道的路,还有那位泰山先生所言亦是让他觉得乃是儒家正理。

  他竟然分不出哪一家才是儒家正道,他只是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认真的学习,将两家之文化带到高丽的土壤。

  让它们生根发芽,最后让儒家的文化也能够生长在高丽那贫瘠荒芜的土地。

  对于崔罕而言,就像是从村中械斗,一下子看了一场两国交战,那种场景让他觉得震撼。

  孙复咳嗽了几声,身边的弟子连忙上前,他伸手道:“无碍,身体的老毛病了!”

  他远远的看轻了杨氏心学,或者说如今当下的那些人对于杨氏心学了解的都太浅薄了,让他有些没有反应招架过来。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不喝咖啡的柯基的宋时从梦华录开始最快更新

第三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之辩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