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了下粑粑做的药材后,刘晓希继续下滑了几个视频,然后才停下来。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书法欣赏}
看着镜头中的书法作品,不少文人墨客都将目光聚焦在上面,尤其是宋元明清知道这篇作品的人,想到创作背景也是叹气声不断。
“唉,这一次希望颜公莫要遭受这样的伤痛了。”
“是啊,唐朝现在很多人的命运应该发生变化了。”
......
百姓们虽然不见得知道祭侄文稿,但能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可见就不一般。
{《祭侄文稿》,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全文一共234个字,创作于758年。
755年,即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的颜真卿正担任平原太守。
河北众多郡县被叛军攻陷,唯有颜真卿所在的平原防守严密。
此时颜真卿的从兄颜杲卿,和他儿子颜季明在守常山。
双方联手共同抵御叛军。}
看着写作背景,老百姓们纷纷恍然,同样前朝的观众们也没想到原来就是发生在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乱期间。
李世民原本脸上的好奇和欣赏已经淡去,被难受情绪包裹着,李隆基啊李隆基,瞧瞧你这都是干的什么事啊。
天宝年间
颜真卿如置身冰窖中,呆呆的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谁能想到新年第一天就收到了这样的消息,原本他还在欣赏书法,岂料这竟然是自己所作?
颜杲卿父子几人此刻也坐不住了。
本来一家人新年的第一天聚在一起吃一顿家宴,叛军也逐渐被平定,一切局面大好,然而哪知道突然得到这样一个消息。
结合光幕上的内容虽然还没指名道姓,但已经八九不离十。
颜杲卿看着几个儿子心里一痛,“吾儿啊,你们”
颜杲卿眼泪瞬间如雨落下,虽然现在儿子们还好好的,但他不敢想象历史上是怎样一番情景。
颜泉明都还在震惊中,看着几个弟弟还是不敢相信。
只是看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父亲,此刻神情悲凉,他也顾不上悲伤了,连忙出言宽慰,“阿耶,你别担心,这一世一切都变了,叛军根本不成气候。”
颜季明还年轻气盛,心里的火气都快把他点着了,“这些叛军,我们一定不能放过他们,尤其是安禄山那反贼。”
......
天宝年间的百姓们心情都有些沉重,唯一让大家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有准备不会再落到历史上那般结局了。
皇宫内
李隆基低垂着头,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当真正清醒后,他就会越来越厌恶曾经的自己。
{而《祭侄文稿》就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
颜季明跟随父亲守城,结果被叛军俘虏。
叛军以此来逼迫颜杲卿开城投降,颜杲卿没有屈服,还把安禄山骂了一通,致使颜季明被斩。
其实在史思明攻打常山时,颜杲卿也派人向王承业求救,只是一直没能等来援军到来。
虽然白天黑夜都在防守、殊死抵抗,但城内人手不够,加上物资也耗光了。
正月八日,城池被攻陷,颜杲卿一众被俘。}
各朝人士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当看到了创作背景再来读这篇文稿,一众沉重的气氛在大家心间蔓延开来。
李世民用衣袖擦了擦眼睛,“这就是大唐的忠臣,我们大唐有这样的人在,是大唐的福气,爱卿们,你们也都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啊。”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陛下,对于微臣而言,忠君爱国是臣的本分,当不得夸赞。”
房玄龄也出言道:“陛下,臣等为陛下分忧是臣子的本职。”
......
天宝年间
颜夫人一时间是哭得泣不成声,儿子被杀,城破丈夫被俘,这结局太过凄惨,看得她差点一口气上不来昏死过去。
几个儿媳妇也是在旁边哭成了泪人。
颜杲卿老泪纵横,他对死倒是不惧,但子侄、下属他却做不到不在意啊。
颜泉明眼里的愤恨和怒火恨不得把安禄山碎尸万段,他的父亲兄弟被如此残害,他又如何能平静下来。
颜季明擦着泛红的眼睛,他没想到这竟然是叔父写给他的,想起最疼爱他的叔父,心里也不免难过起来。
......
在平原的颜真卿只感觉头晕目眩,眼泪还不受控制的流下,拳头被握得紧紧的,可想而知有多愤怒。
皇宫中
李隆基这下是彻底的没忍住哭出声来,宴会上文武百官也是一脸悲痛。
好好的新年,所有人都沉浸在悲伤中。
不少大臣还站出来请奏活捉安禄山,同样也要对忠臣多加褒奖。
而叛军营里的安禄山,看着光幕的表情也黑得滴水,特奶奶的,在这样下去别说攻入长安了,怕是他都要先交代在这儿,更何况现在只怕朝廷已经在想着怎么弄死他了。
至于安禄山的几个儿子现在也是心思各异,人心也不稳定,局面也不好,已经有人在想着逃了。
{颜杲卿被俘后怒骂安禄山,被安禄山派人肢解,舌头被钩断,在65岁的年纪遇害。
而他的幼子颜诞、侄子颜诩、以及下属袁履谦都被砍断了手脚...
颜氏一族被害人数多达三十口人。
758年,颜真卿派人去找侄子的首骨,悲愤交加中,写出了这篇文章。
如今这份书法作品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虽然书法造诣极高,但百姓们听到背后的故事,都唏嘘不已。
颜真卿心如刀绞,他不关心自己的书法作品成就如何、价值有多高,他只想亲人能够好好活着、叛军能早日平叛,自己的侄儿和从兄他们都能安然无恙,这就是他如今最大的心愿。
被颜真卿惦记着的颜杲卿一家,此时除了还年幼的孩童外,全都聚集了过来。
女眷们眼里都在默默流泪,男子们面上也是又悲又怒。
过了良久,颜杲卿平复好了心情,眼神在一个又一个家人身上扫过,“你们记住,我颜家忠的是国、是君,那些乱臣贼子终究要被钉在耻辱桩上,即便这一世依旧避免不了命运,但你们也不能退缩半步。”
颜季明回过神来,看着他爹点点头,“不错,即便是死,我也不当叛徒,家国大义,那才是君子所为。”
颜泉明一脸冷意,“这一世,安禄山那狗贼绝对不会再有机会了,他定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
开宝年间的百姓们,早就期待着叛军被彻底消灭的那天。
杜甫缓缓提起笔来,对于为国捐躯的人物,他是打心底佩服,一场叛乱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毁于一旦。
杨玉环想到安禄山那个人,眼里的愤然一目了然。
宫中
李隆基冷着脸,一道又一道旨意被下达下去,除了要加快消灭叛军外,还要对颜氏一族进行褒奖。
—
{因为一首诗,想去一座城}
看着新视频,百姓们都在议论。
诗人们更是想要听听到底是何人的诗,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更想欣赏一番。
酒楼茶馆等场所,读书人们也在议论,一些人甚至还开始下注。
{年少时背诵过的那些古诗,等我们长大后,不免生出想去看看诗人笔下风景的冲动。
听到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想去大西北,感受边塞地区的广阔;
听到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想去扬州,欣赏一番李白笔下的三月扬州烟雨;}
光幕下
看着镜头里后世的玉门关和滕王阁景色,古人们只感觉怎么都看不够。
尤其是见光幕这么说,不少人士也有想要出去走走看看的冲动,然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老百姓们想出一趟门还真不容易。
对于扬州的百姓们,他们倒是不需要出远门就能看到家乡的风景,不过看久了他们好像也习惯了,也想去感受一番大漠的粗犷。
与之相反、历代驻守在玉门关的将士们,还有些伤感惆怅,他们长年累月的驻守在此,早就看够了大漠的荒凉,一心惦念故乡的亲人和风景。
周武时期
还年少的王之涣就很纠结彷徨了,少年的脸上欲言又止,所以他以后会去玉门关,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去的呢?是为官被贬谪还是单纯去游历?
王父背着手一脸自豪,既高兴孩子名垂青史,但同样的他心里也担忧极了,“吾儿,你自幼便聪慧好学,但做学问和处事不同啊,以后你可要注意...”
......
天宝年间
想到已逝的好友,高适一边为好友的诗句千古永流传而高兴,也遗憾不能将祝福分享给友人。
{听到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想去苏州感受江南深秋夜景;
听到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想去杭州;
听到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想去武汉;}
百姓们不见得认识这些诗人,但光看几句诗作也知道写得有多好,再加上镜头里不断变换的各地美景,勾得他们也心生向往。
帝王们都感觉自己有些可怜,别看他们是皇帝,但也不是哪都能去。
天宝年间
张继看着光幕差点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这是说我吗,是我写的诗?苏州的确是个好地方,不行,我收拾收拾,等天气暖点就去苏州。”
还在朝中任太仆寺丞的崔颢,眼里的惊讶都藏不住了,周围的同僚们也是纷纷上前打趣,羡慕的有、欣赏的有,叫崔颢一时间都手足无措起来。
熙宁年间
显然赵顼都有些惊讶,“没想到苏卿家的诗在后世也这么火。”
“是啊,还被后世人背诵呢。”宝安公主语气温柔的笑着,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她已经和王诜和离,人瞧着也是健康多了,时常在太后宫中陪她母后,让她皇兄可以放宽心好好改革,兄妹俩打配合。
高太后也不是不知道儿女的心思,她只想好好颐养天年,其他事情她也不想插手了。
东坡府上
苏轼和弟弟大眼瞪小眼,又是一阵大笑声。
{听到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想去南京;
听到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想去洛阳;
听到王维的‘渭城烟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想去咸阳;
......}
随着一个又一个被点名的诗人和名句出现,有人开心,有人失落。
李白高兴的提起酒壶畅饮,李伯禽看着他爹这适宜的样子,无奈的摇摇头,当然心里也是与有荣焉。
王维心情好,只是转头看到亲人们打趣的模样,又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高适遗憾自己没被提名,但他的好友们被提名了,心里也是由衷的高兴。
杜牧笑着笑着心里有些淡淡的伤感,等以后,他有机会再去金陵看看
......
百姓们也在提笔记下,古代那一个个年轻人,心里也升起了期盼,梦想还是要有的,也许有一天他们也能去往到这些地方,欣赏这些地方的大美风光。
等刘晓希点开评论,祖辈们的眼神都满是期盼。
【烟雨江南是我的钟爱,但西北的粗犷也想去看看】
看到这个评论,也引起了不少古人的共鸣,古代的年轻人也有出去感受各地风光的冲动,婉约的江南风光、广阔的西北边塞、神秘的西南山脉、东北的雪景都想去瞅瞅。
【年少时我们忙着赶路,没有用心去窥探古人的精神世界,现在回头望去,心境早已不同,大概就是教育的闭环】
文人墨客们看着这个评论也是感慨良多。
孔子只觉得这个词用得好,‘教育的闭环’,可以说,他如今的年纪再去看以往的那些东西,想法也不同了。
【因苏轼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我去年从中原来广东定居了】
苏轼:??啊?
苏辙:...他哥难道历史上还去岭南了不成?
和苏辙的担忧不同,苏轼惊讶了一番后,还很高兴的拍拍弟弟的肩膀,“子由,看样子我还去过岭南了,以后有机会给你带荔枝吃。”
苏辙:...
【心里一直惦记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是我来成都了】
杜甫呆呆的看着这段话,心里微酸,虽然这一世还未去成都,但他心里对这个地方却是惦记得不行。
蜀地的百姓们很高兴,他们欢迎大家来他们当地游玩,甚至定居都行啊,人多热闹。www.sttgxcl.com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来了酒泉】
这两句诗,把不少百姓们将士们都念得伤感起来。
王翰虽然不知道大家的心情,但看着后世人去酒泉玩,他心里还是很高兴,虽然相隔了千年,但也算是和后人隔空对望了。
【为了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了岳阳楼】
孟子看着这句话,是免不了惊讶,这和他的忧以天下是一个意思,后世有人做到了啊,老孟这心里很高兴。
在秦皇汉武看来,虽然没见过这个人,但必然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臣子,这样的人他们自然心生好感。
范仲淹的鼻子酸得不行,孩子们想来岳阳楼,这里风景很好,同样也记住了这句话的意义了吧。
这一路评论看下来,文人墨客越来越心有体会,后世人比他们想象的要洒脱得多,当然后世的便利交通也够大家好一阵羡慕,只希望他们也能早日实现四处游历的目标吧…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的刘晓希朱棣最快更新
第325 章 祭侄文稿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