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刘晓希朱棣 > 第162章 王昌龄和边塞诗
  和肖圆媛聊了会儿,刘晓希就打开了手机。

  {边塞诗达人王昌龄}

  各时空的观众们不管认不认识这个叫王昌龄的,光看标题都知道,这人肯定又是一位诗人。

  不少人看着光幕纷纷投去羡慕的眼光,这就像是在被公开表扬一样,而且有多少人能在青史留名,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王昌龄本人此前就很羡慕杜甫被后世人记挂,没想到现在也有机会听到自己的名字,心里有些高兴,但想到安史之乱,心情难免低落。

  {说起边塞诗,很多人都会想起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而本期我们要讨论的是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他是唐朝时期有名的边塞诗人,和李白、孟浩然、岑参、高适、王之涣等诗人还是好友。

  他出生在698年,祖上曾是世族,但到了他这一代,家世也渐渐衰败,不过好在还能半耕半读。}

  老百姓们已经不想再说羡慕两字了,这些大家族啊,哪怕真的衰落了,但留下来的东西依旧能保证后代有机会读书,这是穷苦人家拍马不及的。

  如果是光幕未出现前,很多人都会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但现在哪怕是穷苦人都开始在思考了,一部分年轻人,脑子里在探索未来的出路,他们并不想重复祖辈的路。

  老农看着在院子里奔跑玩乐的孙辈,有些期待的开口,“俺就希望咱一家子可以吃饱穿暖,狗娃他们也能像后世人一样念书就够了。”

  在喂鸡的老妇人想也不想的说道:“这太难了,想要过上那样的日子,可不容易。”

  青年出言反驳,“娘,人总要有希望,以前谁能想到后世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还不能想想。”

  ......

  王昌龄坐在书桌前,思绪已经飘远了,想到年少时的日子有些回味,虽然不算很好,但一家人围在一起,依旧叫人回味啊。

  再想到好友们,王昌龄又是一叹,“还是后世好啊,如今大家天各一方,想要联系都不方便,也不知道情况都怎么样?”

  李世民听到这是他大唐的诗人还有些意外,看看样子他大唐的诗人有点多,李二心里倒是开心了不少。

  {公元714年,16岁的王昌龄曾报名参军,抵御吐蕃。

  720年,王昌龄23岁了,他去到嵩山学道,在这里感受了三年的道家生活后,从这里离开继续云游生活。

  723年,他走过不少边塞地区,先后走过河北、河东、河西、陇右等地...

  次年,他出玉门关,王昌龄漫游西北,这段时间他体验到了较为深刻的边塞生活,这也给他不少地灵感,创作了大量边塞诗。

  比如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出塞》:“秦时明月...”}

  光幕下

  不管知不知道这首诗的人,此时都能感受出诗作里传递出来的情感。

  嬴政看着光幕有些失神,有些淡淡的感伤,“秦时明月啊,大秦距离后世两千多年,山河变换,王朝更迭,唯有日月不变。”

  刘彻高兴的一拍桌子,“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不错。”

  李世民也看得出来这王昌龄的后生,心中的抱负还是很大,不过就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和杜甫那般的经历了,而且都是李隆基那个时期的人。

  各时空的文人墨客们,纷纷各自聚在一起吟诗作文,赏析诗词。

  老百姓们觉得写得好,边记还边让娃学习,然后背,惹得一群小娃娃们哭天喊地的。

  在不少小朋友看来,学习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还没有玩泥巴有趣。

  壮实的小娃脸上都带上了痛苦面具,“爹,我可以不背吗,这根本记不住嘛。”

  孩子爹乐呵呵的,“不行,快点。”

  老妇人心疼孙子,“柱子,背下了,奶给你煮鸡蛋吃。”

  “呜,奶,可是我背不出来。”

  ......

  王昌龄回想起年轻时云游四海的日子,以前还不觉得,现在年纪大了,回味起来还是挺有感受的。

  转头就乐呵呵的跟妻子聊起了年轻时遇到的趣事。

  杜甫摸了摸胡子,等叛乱平定后,他也想带着妻儿四处云游一番,而不是因为叛乱漂泊无依。

  {727年,王昌龄进士及第了,他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一职,成了一个闲散的文官...

  731年,34岁的王昌龄,在河南汜水县当县尉...

  737年,当时张九龄被罢相,王昌龄对此表示同情,但也因此得罪了权贵,被贬岭南。

  次年,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返回长安。

  740年,王昌龄在襄阳,和好友孟浩然重逢了,老友相见,心里高兴啊,连续喝了好几天。

  而这个时候的孟浩然啊,患有一种痈疽的病,大夫让他不可以食用鱼鲜,也就是要忌口。

  但是老友相聚,宴席上大家又聊得开怀,忘乎所以的孟浩然就吃了餐桌上的一道鲜鱼,结果,以至于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不幸去世了}

  不少观众都有些诧异了,这的确还挺意外的,尤其是这还是在聚会上,只怕王昌龄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姑娘有些不确定的开口,“我怎么感觉这些个诗人,似乎仕途之路都不怎么好啊。”

  大婶闻言乐了,“我也有这种看法,不管是李白、杜甫、这王昌龄,感觉都这样,不过要是他们都做官,大概也没什么时间写好诗了。”

  大爷嫌弃的摆摆手,“说来说去还是吃惹的祸,要是遵守医嘱忌口,也不至于吃死了。”

  ......

  古代的大夫们很无奈,长期的从医经历,让他们多多少少都遇到过不听话的病人,都已经尽到告知义务了,但病人不听,他们也没办法。

  王昌龄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在脸上,心里闷闷的,老友离世他没法释怀,简直是无数夜晚肠子都悔青了。

  王夫人看见这一幕,温柔的出言安慰,她也明白丈夫的心结。通天阁小说

  {...748年,王昌龄由于生活小节上不检点,被贬龙标尉。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辞掉了官职返乡。

  第二年,在他经过毫州的时候,被谯郡太守闾丘晓杀害,享年59岁,这一生,他写下了181首诗。

  至于为什么被杀,据说闾丘晓是因为妒忌王昌龄的诗才和名气。

  至于闾丘晓,当时睢阳张巡告急,节度使张镐让闾丘晓快点去救援,但是闾丘晓害怕不敢去,以至于睢阳被安禄山的手下攻陷。

  最终,闾丘晓被张镐杖杀。}

  各时空的观众们表情一言难尽,万万没想到,这王昌龄的结局竟然就这样没了。

  “他算是飞来横祸了吧,啧啧啧,倒霉的遇上了个要杀他的人。”

  “这结局也太潦草了,竟然就这样结束了一生。”

  “闾丘晓此人被杀,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

  李世民此时的表情就跟吃了苍蝇一样,“这闾丘晓妒贤嫉能,贪生怕死,就该早把他杀了。”

  天宝年间

  王昌龄都蒙圈了,这闾丘晓杀了他?至于诗才和名气,王昌龄是不信的,比他厉害的多得是,他总觉得,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不过这闾丘晓最后的结局也算是报应了。

  而此时李隆基脸也不好看,当即就安排人去顶替闾丘晓的职位,并把此人免职关押。

  闾丘晓被光幕说的吓得两股颤颤,脸一瞬间白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完了。

  李白、高适他们都有些唏嘘,纷纷写信准备给好友送去问候一番。

  杜甫想了想也磨墨准备写一封信准备寄出去,同为诗人,大家结识交流也是好事。

  天宝年间的老百姓们真是又气又郁闷,这天下啊,果然是到处都是贪官污吏横行,虽然不知道这闾丘晓贪不贪,但身在其位,贪生怕死,看着就不是啥好的。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的刘晓希朱棣最快更新

第162章 王昌龄和边塞诗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