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安排,算是对昨日皇上关于重组大都督府等决策的最后定夺。
华盖殿内,文武群臣齐声应诺,领受旨意。
这一刻,满朝文武彻底意识到,大明朝堂的新格局中,真正厉害的是那六位坐镇文渊阁的文武重臣。通天阁小说
任亨泰与解缙被选,乃众望所归,徐辉祖入选亦合乎逻辑。
而石伟毅,一个新近回京述职的青年,竟能一步登天进入文渊阁,这让众人的心情复杂难言。
蓝玉与沐英同时入选文渊阁,虽在意料之外,细想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除了他们,定国公同样够格入选,就连镇守九边的傅友德,也是有力竞争者。
只不过这些人都在外领兵作战,无暇顾及文渊阁中军务。
信国公跟定国公被加封武英殿大学士,算是安抚群臣、彰显公正。
随着文渊阁人选尘埃落定,朱标示意任亨泰等人发言。
任亨泰心照不宣,抱着笏板走上前。
“微臣有本启奏。”
朱标找了个自在的坐姿,“讲。”
任亨泰正色道:“太孙,现今朝堂之上,官员十不存一,地方官职常年空缺,微臣恳请朝廷尽快广纳贤才,填补空缺。”
“对于那些在朝中多年观察政事却未获实职的官员,应加以选用,充实官僚体系,整顿朝政,安抚民心。”
朱标轻轻讶异一声,侧头望向朱允熥:“太孙,本宫记得这些事情皇上昨天便有决断了?”
朱允熥起身拱手,“确实有旨意下达。”
朱标扬了扬眉,“你给我说说。”
“儿臣遵命。”
朱允熥应答后,转身正对着殿堂上的文武百官。
他没急于张口,而是站在台阶之上,扫视群臣。
时间悄然流逝,华盖殿内静得能听见针落。
一丝叹息声。
划破了殿中的宁静。
朱允熥面露哀伤,“真是心痛啊。”
砰砰砰。
满殿官员再次跪倒在地。
“皆是臣等之咎。”
众臣异口同声认错。
此刻,无论是否真有过失,皇太孙心中悲痛,那便是他们的不对。
朱允熥没去理会,沉痛地说。
“大明立国仅28年,朝廷本该汇聚英才,而今我所见,往昔景象不再。我日夜研读历史,从未听说哪朝哪代能让朝堂几乎空无一人。痛心疾首,本宫实在不解,错在哪里?”
官员们身体更低垂。
“错在臣等。”
朱允熥回头瞥了一眼朱标,见他脸上挂着淡笑,心才稍安。
他转回头,挺直腰板。
“我反复思量,眼下终于明白了。”
“错,就在大殿,错在你我。”
“皇上昨天连颁5道圣旨,目的就是为大明除弊扶正,让咱们能够无愧于天下百姓。”
朱允熥的目光掠过近年来陆续步入朝廷的那些心学官员,以及那些远离文臣夺权纷争的同僚。
有人是因为鄙夷而不参与,有人是恐惧而避之不及。
更有一些如同缪良哲、冯宏朗这样的人物,他们专注于自身职责,不愿涉足朝堂的尔虞我诈。
今日华盖殿朝会,旨在阐释并执行皇上旨意,增设大都督府,调整官员布局。
更重要的,是让还能站在殿堂之上的官员清晰地认识到,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
同时,这也是对众人的一次警示,收敛那颗追逐名利的心。
“孔府千载传承,后辈之过,却累及万民。”
朱允熥重提孔氏家族,面上哀伤难以遮掩,声音哽咽:“一家之失,使兖州劳苦。在这应天城中,皇城深宫,大殿上,若有偏差,将令天下一同受苦。”
“本宫曾亲巡河南,目睹黄河泛滥之灾,民众之困苦,至今回想,仍历历在目,不敢轻易忘怀。各地官绅强取豪夺,滥用职权剥夺百姓生计,贫者屋破难遮雨。”
“而官绅巨宅,依旧雕梁画栋,奢侈无度。本宫心如刀割,夜不能寐,反复思量,错在何处?错在何人?”
“本宫现在悟了,明了。”
“错就错在这殿堂之中。官员不晓民间疾苦,不懂稼穑艰难,只知道诵读圣贤书,空谈治国之道。科举高中,步入仕途,心中想的是晋升之阶,手中行的是发财之策。”
“如此,怎可?大明不能就此沉沦。因此,朝廷新政势在必行,那些不利民生的陈规陋习,必须革除。治国理政,重在人才选拔,凭的是真才实学。”
“才,是何物?能,又体眼下哪里?能让乡亲们免去沉重劳役,让国库年年盈余增长,此为才能。能确保法度公正,不让冤屈假案横行世间,也是才能。”
“能发明创造,比如那蒸汽机械,能改良农具,像红薯那样提升产量,皆是才能所在。”
“大明朝疆域辽阔,广袤无垠,可对朝堂来说,不过一纸文书,就足以令千里之外的百姓迁徙流离。要国家昌盛不衰,大明永固基业,朝堂决策不容有失。”
“一旦失误,需百倍努力来弥补;个人之误,可能导致万民遭殃。本宫不忍见苍生长久受苦,新政策当以移山倒海的决心,不改初衷,不达目的不罢休。”
宫殿内,声音激荡,久久回响。
朱标已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他内心为朱允熥的话鼓掌叫好。
但皇家的尊严让他只能保持庄重。
朱标的眼神忽明忽暗,往事和故人一一浮眼下脑海。
眼前,殿阶上的少年,已悄然间变得能够担当起大明江山的重量。
满朝文武,无一言语。
在座许多人,正如皇太孙所言,手中握有能影响百姓生活的权柄。
朱允熥接着说:“百姓对苛政恐惧,远超山中猛兽。大明推行仁政,宽厚待民,此乃良政,却总有蛀虫,对上卑躬屈膝,对下则趾高气昂,欺压无辜。”
“我大明新政,绝非苛政,对百姓而言,全然是仁政。然而对天下众多官员来说,这新政却如虎。在新政之下,没有人能逃避责任。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其功过留待后人评判。”
“这是警示,也是善意。愿诸君以此为鉴,勤勉行之。”
朱允熥话落,官员们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今天,皇太孙在大殿上,当着朱标跟整个朝廷的面,发表了他的新政观点。
皇上把朝议大事交给朱标处理,而朱标丝毫没有表现出异议。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爆炸的榴莲的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最快更新
第668章第一件事,填补官员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