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最后一次回望孔圣人雕像后那株挺拔的苍松。
心想,若真有一天,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朱元璋恐怕也会毫不犹豫地将这老松拔起,投入熊熊烈火中。
一步步深入翰林院。
青衣翰林们的身影逐渐增多,个个手捧典籍,口中念念有词。
一间间敞开的厢房里,充斥着忙碌的身形。
为当朝编纂典籍,为前朝修订历史,这一切都在翰林院有条不紊地展开。
朱允熥的突然造访虽让翰林院的官员们心中生疑,但他们无不有礼有节,停在原地行礼。
不久,朱允熥在翰林院最深处的一座宽敞庭院中,发现了现任翰林学士解缙。
整个院子沐浴在阳光下,遍地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古籍,从经史子集到四书五经,无所不包。
解缙之外,还有几人轻手轻脚,在书堆间穿梭,小心翼翼地翻动已晒的书页,让未晒的一面接受阳光的洗礼。
“微臣拜见太孙。”
“参见皇太孙殿下。”
察觉到朱允熥的到来,众人连忙弯腰行礼。
朱允熥摆摆手,目光停留在沉迷书中的解缙身上。
他示意旁人不必打扰,继续各自的活计,自己则悄悄走到解缙背后。
探头一瞥,竟是《象山语录》。通天阁小说
朱允熥眼神微闪,没想到解缙绅会对这本书如此痴迷。
象山先生便是南宋时期的儒学巨擘、心学的推广者陆九渊。
几位翰林院负责典籍的官员,瞅见太孙今日特意来找解缙,彼此交换了个眼神,无声地打了个手势,蹑手蹑脚地退出了院落。
“妙啊。”
突然,解缙一拍大腿,兴奋地叫了一声。
紧接着,他脸上洋溢出激动的神情。
“我心如宇宙,宇宙亦似我心。若我洞察自我本心,那么学问的精髓便是六经。”
“先生学说明朗,话语震撼,伟大如日月,智慧自然,其言跨越时空,无所不至。”
解缙口中念念有词,一时之间喜不自胜,激动得牙齿打颤,双腿也不自觉地震颤起来。
翻阅书籍的手势越来越快。
朱允熥嘴角微微抽动,轻轻咳嗽一声,“想不到缙绅兄对象山先生竟如此喜爱。”
正沉浸在《象山语录》中的解缙,肩膀猛地一震,满脸惊讶地转身望向背后的朱允熥。
解缙心头一紧,小心翼翼地放下手中的书,转过身环顾四周,同僚早已不见了踪影。
他连忙弯腰行礼:“皇太孙驾临,微臣未曾察觉,失礼之至,请太孙责罚。”
朱允熥摆摆手,“为读书专注到忘却寝食,这等热忱,怎会是失礼呢?”
解缙眨着眼,只见皇太孙手指轻轻点向《象山语录》。
犹豫片刻,将书拿起递了过来。
朱允熥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了几页,又缓缓合上:“陆九渊在心学领域,识峄毓斯Υ��传扬光大的关键人物。”
解缙点头赞同,心里却略有遗憾:“皇太孙今日离宫来到翰林院,不知是为了何事而来?”
朱允熥手轻轻托着书,另一只手不自觉地在封面轻拍了一下。
对方对心学的痴迷程度,让他感到意外又惊喜。
朱允熥的目光漫过四周书海,调侃道:“解学士这是打算在此地和本宫一论高下吗?”
解缙脸上顿时染上了一丝尴尬,连忙弯腰行礼,“微臣失态了,请太孙随我来。”
二人步出晒书场,旁边便是静谧的茶室。
解缙忙着煮水泡茶,而朱允熥则把那本《象山语录》郑重地摆到桌上,一页页细细品读起来。
趁着水还未沸的间隙,解缙偷偷抬眼,静静观察着朱允熥。
心中的困惑如云雾般越聚越浓。
正当解缙欲张口发问时,朱允熥已抢先开口。
“象山先生说六经注我,这话真是妙极了。”
解缙只好赔笑附和:“象山先生的思想,正是儒家精神的精髓。每次拜读,新意都如泉水般涌现,真希望能与先生生于同一时代。”
朱允熥望向解缙:“不过,我认为象山先生的论述,尚未能全面揭开心学的奥秘。”
解缙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皇太孙有何见解?”
他眉头微皱,苦苦思索,却怎么也想不起皇太孙过去曾对心学有过深入的研究。
“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
朱允熥缓缓言道,目光深深锁定了解缙。
他提前几十年道出了王阳明的名言,并未感到丝毫的不妥。
解缙猛地抬头,眼神中满是震撼,盯着朱允熥。
他研读陆九渊留下的文字多年,心得颇丰,但古人之智慧,似乎难以直接解答当下的疑惑。
他渴望能从前人那里汲取灵感,推动心学这门儒学分支更上一层楼。
遗憾的是,迟迟未有灵感。
然而,朱允熥竟一语惊人,言辞间尽显宏大见识,让解缙心中波澜骤起。
朱允熥接着说道。
“世间并无心外之理,亦无心外之物。”
“世上的道理千千万,先辈们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可这世间万物,似乎总在追求那个唯一的真理。”
朱允熥轻声言道:“在我看来,一切事物应当源自内心。若要概括,便是知行合一。”
至此,朱允熥道出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
这一刻,解缙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即便是近在咫尺的茶壶,因沸水而呜咽作响,也无法打破他内心的沉静。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解缙口中不自觉地低吟复诵。
他眼神迷离地转向朱允熥:“如何实现知行合一呢?”
朱允熥嘴角一扬,给出了最简洁的答案:“真知灼见之处即是行,行中清晰洞察即是知。”
解缙未曾预料,今日竟能有如此非凡的体验。
他立刻起身,依古礼恭敬地向朱允熥施礼。
“今日得皇太孙点拨,心学难题似有松动,臣感激不尽。”
他相信,只要深入琢磨,完善太孙今日的见解。
自己将成为继南宋陆九渊之后,儒家史上不得不浓墨重彩书写的心学大家。
解缙暗暗思量,可能他还能在儒家领域内开宗立派,成为传颂千古的圣贤。
对于读书人而言,攀登至圣贤之境,才是无上荣耀。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爆炸的榴莲的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最快更新
第250章知行合一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