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390章史书不会记载有多少倭国人消失在大明
  只有大家都富足起来,大明才能去干更多的大事。

  甚至,征召雇佣的方式建立起一支百万雄师,而非世袭的军户制度,让军队的战力一年比一年低。

  “真是这么回事……”

  “太孙没骗咱们……”

  “太孙是真心为咱们打算啊……”

  红薯地里,感动的哭声连成一片,久久不停。

  朱允熥皱眉喝道,“都别哭了,赶紧干活。要是耽误了栽苗,谁家都种不了红薯。”

  这话一出,大伙儿立刻安静下来。

  缪良哲这时也调整好情绪,走到朱允熥身旁,朝那些老农民们摆了摆手。

  “大家继续忙,早点把垄起好,把红薯藤插下去。”

  说罢,缪良哲转向朱允熥:“老百姓不懂事,若有冲撞之处,还望殿下多多包涵。”

  朱允熥摆摆手:“百姓的心声,孤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缪良哲脸上露出了笑容,“微臣请求从今天开始,就常驻这里,直到红薯收获时,亲自清点产量。”

  朱允熥淡淡地看向这位上林苑监管官。

  换成别人,可能有想分一杯羹的意思。

  但缪良哲真的想亲手照顾好这片红薯田,也真想成为第一个计算出红薯高产的人。

  “没问题。”

  朱允熥轻轻勾起嘴角,随即指向红薯田:“看,这几行已经准备就绪,监正如若有心,不妨与我一起把红薯苗栽下去。”通天阁小说

  缪良哲满面春风,颔首应允。

  “是,殿下。”

  ……

  奉天殿。

  朱元璋倚躺在软榻上,双脚随意搭在旁边扶手上。

  两位宫女正小心的为他按摩。

  他的目光不时转向埋头批阅奏折的朱标。

  自从出征交趾,北方边境有藩王稳固,倭国金银运回。

  尽管摊丁入亩的政策,在大明内引起了一些波澜,但总的来看,大明朝已悄然步入了一个安定的时期。

  就连朱标也被朱元璋从书堆中拉出来,再度肩负起国之重任。

  坐在朱标身旁的解缙,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望向朱标。

  “殿下,听说山西那边河流春汛融化了冰层,地方官请求朝廷调拨粮食跟银两救灾。”

  朱标抬起眼,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从河南道的太仓调拨粮食救济山西,同时调动淮安府为交趾转运而储备的粮食到河南,充实那里的粮仓,再下旨给交趾道,今年夏粮暂存于淮安府的太仓中。”

  朱标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沉着与冷静。

  这与他一直以来心忧百姓,胸怀国家的形象有所不同。

  那时,朝廷对江南灾难尚能有序应对,但对北方的风吹草动容易陷入慌乱。

  遥远的距离让粮食的调度艰难,给朝廷带来沉重压力。

  然而,自打开辟了交趾道,以清化府,昌化县为起点,经由杭州府、应天府、直至淮安府。

  大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粮食储存与转运体系。

  湖广,江西的粮食,平稳了直隶的需求。

  江淮之地的丰收,充足了应天府的粮仓。

  交趾的新粮,则充实了淮安府新设的大型粮仓,以备北方不时之需。

  接下来,围绕北平府为中心的北方粮仓建设,已在应天府的规划蓝图上缓缓铺开。

  巨舰满载粮食,足以为一个千户所供给一年的粮草。

  解缙遵命起草关于山西道灾情应对的奏疏,继而提议。

  “殿下,可否考虑命令山西道与河南道合作,疏浚黄河,减轻河流对两岸百姓的危害?”

  朱标眉头轻蹙,还未及他发言。

  解缙又接道:“前两天,镇倭大军副使铁铉呈报,提议今年可从倭国招募万余人手,助我们治理黄河,继而投入山西道的灾后重建。”

  言毕,解缙微垂首。

  这样的举动,似乎有悖于圣贤教诲,也不符合中原文化中崇尚的仁义礼智信。

  可……

  为了大明万千子民,这是最佳方案。

  朱标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旋即被他深藏心底,只见他果断道:“准。”

  解缙脸上闪过一丝喜色,正准备领旨代两道百姓致谢。

  朱标紧接着道:“所有为治理黄河牺牲的人,都要刻名立碑,永知功勋。”

  解缙暗暗一笑,只愿碑石上镌刻的名字没有大明子民。

  念头一转,他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他轻声言道:“话说回来,昨天山西道布政司呈报,提到山西各矿决定每日加餐一顿晚粥,矿工们纷纷跪地感谢陛下和太子的仁德。”

  此刻,朱元璋目光不由自主地向这边投来。

  朱标轻轻摆手。

  “倭国矿工仍需每三个月轮换一次岗位。北方长城及沿线戍堡年年需要维护,到了时候,必须确保山西道矿场按时派遣轮换的工人北上。”

  解缙颔首。

  这项规定简单来说,所有倭国工人,每隔3个月就必须更换矿区作业。

  而每年幸存下来的矿工,则会被送往北方长城,参与那里的修缮工程。

  至于完成长城修缮的倭国工人……

  大明连年对草原用兵。

  这是一条隐秘且不可言说的国策。

  在应天府的朝堂上,无人敢公然议论此事。

  年复一年,数百万两金银的激励,以及驻倭大军不断发现新的金银矿脉的消息,让应天朝堂上下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一个专属于大明,为大明效力的倭国,才是最理想的地方。

  至于倭国会何时觉醒,何时无法继续忍受这种不平衡……

  扬州府跟淮安府,日复一日操练的几万精兵强将,分分钟就能补充进抗倭大军的行列。

  历史的笔墨不会提及,洪武时期的每年,有多少倭国人被送往山西道,更不会提起有多少倭国人一去不返,消失在大明朝的土地上。

  史书里,只会记载应天府朝廷如何一次次北上赈灾,如何坚持不懈地加固九边防线,户部粮仓年复一年地扩建。

  史书里,只可能颂扬大明皇帝的仁爱与大臣们的睿智。

  而所有这些故事,都悄悄环绕着另一个关键人物。

  大明监国皇太孙朱允熥。

  “太孙今天在忙些什么呢?”

  朱标打听儿子的行踪。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爆炸的榴莲的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最快更新

第390章史书不会记载有多少倭国人消失在大明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