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考的消息,有如晴天霹雳,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田。
这份恩泽,远胜过任何牌坊荣誉,更贴近众人切身利益。
毕竟,真正痛失亲人的仅是赵家等少数几家,而他们的先辈并未埋骨江陵山。
太孙亲口承诺重开科举,这才是触及众人核心利益的关键。
一时间,无需任何人引领,江陵山上所有应试的举子,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
“学生拜谢太孙恩典,重启科举,广纳天下英才。”
“我等拜谢太孙洪恩。”
“太孙恩德,铭记于心。”
原本满腹牢骚的赵承基,满肚子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此情此景,面对太孙亲承重办科举的承诺,谁若胆敢出言反对,无疑将成为在场所有举子的公敌。
更将惹怒这些举人身后的家族势力。
赵家在江西是大家族。
可任凭赵家名声再响,也堵不住全天下读书人悠悠之口。
詹徽悄悄退到一旁,眼角余光扫过跪地的举子们,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笑。
他今日可是办了件大事。
而朱允熥则是袍袖一挥,面色渐渐凝重。
“只要你们确有真才实学,朝廷从不吝惜给予你们功名。但本宫也明白,你们近期为心学所困,对知行合一之道颇有微词。”
正打算闭嘴当哑巴的赵承基,心里头又是一阵翻腾。
这本是他们想提,却又不敢提的。
如今,竟从太孙口中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
这感觉,让赵承基恨不得直接躲回祖坟边清静去。
在场的其他举子也是一片愕然。
谁也不清楚,太孙怎么突然旧事重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允熥沉声继续道:“你们之中,是否有人对此事心存不满,对朝廷不满,对我有所怨言?不必急于辩解,我并不介意这些。”
“但今日,我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事儿跟你们讲明白,也让你们清楚朝廷的真正想法。”
解缙一震,目光疑惑地越过人群望向朱允熥。
太孙总不至于把用心学取代理学的盘算全盘托出吧?
朱允熥望着眼前一脸困惑的书生们,接着道,“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难道不是都根植于孔圣人的儒家传统吗?在本宫看来,两者都是在同一条大道上行走,未曾偏离。”
他扫视一圈,见无人提出异议,便深入道:“你们或许猜疑,本宫与朝廷是在为心学站台。但须知,朝廷自有其法度,你们可曾想过,若朝廷真要强力推广心学,又怎会容得下理学?”
这话一出,不少书生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惧。
此时,多数人心中豁然开朗。
若朝廷真有此意,要让心学独大,销毁理学典籍,禁止世人修习理学,岂非易如反掌?
经过这一番剖析,不少人开始反思,之前是否错怪了皇太孙。
明明他能用最直接的手段推动心学,却并未付诸行动,这怎能算是偏袒心学呢?
这分明是对理学的一种维护。
众人的眼神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前列赵承基等理学世家的书生身上,心中暗道。
自己等人定是被这些人给误导了。
朱允熥继续:道“本宫在此郑重承诺,朝廷选拔人才,绝不以学问派别为界限,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贵贱。”
此刻,在众书生眼中,朱允熥俨然成为了一个公正无私、明察秋毫的君主。
“我等谢过太孙。”
“太孙宽厚,国之大幸。”
当赵承基走到江陵山脚时,已经完全记不清是如何一步步走下山的了。
几个失去老祖的学子,步伐沉重地走在前方。
四周围拢着一群学子,他们热议的话题都是何时能重新开考。
赵承基暗暗握紧了拳头,紧跟在人群后面。
但周围的议论声,还是不停地溜进了他的耳朵里。
“太孙殿下真是仁至义尽,朝廷要亲自料理几位先生后事,送回老家安葬,这等胸襟,实在难得。”
大明朝皇太孙亲自过问理学大师的身后事宜。
另一人接话:“连那些人家的仆从都跟着沾光,太孙下令一并送回故乡安顿。”
“太孙如此仁心宅厚,是我们以往误解太深,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啊。”
有几个学子已经开始自我反省。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高声喊道。
“各位,太孙殿下今日亲口承诺,朝廷将重新开启科举考试,我们都有机会再次应试。这全是太孙的慈悲之心,看重我们这些寒窗苦读之人。从今往后,在我心中,太孙就是圣君典范。”
君,是社稷。
皇帝是君,太子亦是。
朱允熥既是皇太孙,又肩负监国重任,地位已同君王无异。
身旁数人交换了几个眼神,心照不宣。
随即,异口同声地赞同道:“太孙实乃圣君。”
不远处,赵承基闻此言,心中愤慨难平。
隐于袖中的拳头紧握,直至泛出青紫。
一众凡夫俗子。
满脑子尽是私利,蝇头小利的愚钝之辈。
“世人皆有其智。”
江陵山巅,驱散了那些士子后,气氛变得轻松自如。
朱允熥轻描淡写道。
詹徽随之笑道:“既得太孙金口玉言,后续事宜自当办得滴水不漏,无可挑剔。”
朱允熥颔首同意:“礼户工三部合力,依礼择最优之布料与工艺,厚葬逝者,归途丧仪需谨慎周全,安然送返故里。”
解缙暂且按下心中疑惑,低声建议:“是否沿途通告地方官府,以示尊重?”
詹徽笑眯眯地望向解缙,“太孙,解学士所言甚妙。”
言罢,詹徽向解缙报以友好一笑。
既已做出抉择,且无回头之路,便该尽早与太孙亲信建立良好关系。
朱允熥欣然应允:“就让任亨泰从礼部挑选人手,护送逝者归乡吧。”
解缙感受到詹徽那股子友好劲儿,顺势抛出个拉近乎的橄榄枝。
“詹大人,您看书报局能不能也在这件事上搭把手,出份力?”
詹徽一个劲儿颔首:“那是自然,书报局赶紧印制通报,得把今儿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得让大伙儿知道逝者心愿,还有太孙重视人才的那份心思,得传得满城风雨才行。”
这意思,是要把江陵山的事儿,牢牢扣在劝人向学向善的帽子底下。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的朱允熥朱允炆最快更新
第312章不知道是怎么走下山的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