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郑庄公齐襄公 > 第44章和亲之计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乃是大诗人杜甫感叹昭君远嫁匈奴和亲而作,诗词含蓄,耐人寻味。“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哀婉凄恻,令人不忍听闻。

  历代文人墨客都为远嫁匈奴的女子大书伤感之情,抱怨朝廷将历史的重担压在女子稚嫩的肩头。随时间流逝,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少历史学家极力证明“和亲”的必然性、必要性,用历史的车轮碾压个人情感。今天,有自称历史学者的人极力表述“和亲”女子的快乐,说“和亲”脱离了寂寞的宫女生活,这种说法又岂是负责之言?

  和亲是汉朝的一项外交策略,那这策略是由谁提出的呢?又有什么深意呢?

  自刘邦经白登之辱,当即由平城班师,留下刘仲(刘喜)和樊哙守御代郡,封刘仲为代王,樊哙为将辅助刘仲。樊哙勇不可当,是猛将;刘仲一没本事,二没胆子,只会逃跑,是个草包。

  十二月,匈奴大军再次席地而来,一举攻取代郡。匈奴军至,刘仲竟然不请救兵,私自弃城,径直逃回洛阳。代郡之役,不战而败,委实可耻。刘邦贬刘仲为郃阳侯,改封爱子刘如意为代王。刘如意生母戚姬很得刘邦宠幸,刘如意又类似刘邦,刘邦很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封刘如意为代王,就是想慢慢提升他的资格,最终挑一个好时机改封他为太子。

  刘邦自平城班师,心情既沮丧又郁闷,经过赵王张敖的封地,骂得张敖狗血淋头。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对刘邦极是有礼,可不知什么原因,刘邦见张敖一次就大骂一次,仿佛张敖是他的前世冤家。刘邦的破口大骂令张敖的部属看不过去,但又不好说什么。张敖既然无能,遇见这样的岳父,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这次刘邦的大骂令张敖头都抬不起来,张敖是张耳的儿子,他父亲留下的部将勇猛彪悍,忠肝义胆,见主人受此羞辱,深感愧疚,便寻思报复。骂完就痛快了的刘邦忙于绞杀韩王信部下叛军,没将张敖部下的事情放在心上,但这件主不言而臣愤怒的事差一点要了刘邦的命。

  刘邦班师回朝后,忙于追杀韩王信的旧部残余,没理会匈奴。击杀韩王信残部后,刘邦回到了洛阳,但刘邦仍旧被匈奴之恨所折磨。刘仲无能,代郡之失更令刘邦不悦。

  一日,刘邦问娄敬,该如何对付匈奴。刘邦想起自己就是因为不听娄敬的话,因而遗留白登之耻在青史上。娄敬想说,但又有点害怕;刘邦询问再三,娄敬才战战兢兢地说:“现在天下才刚刚安定下来,生产未复,兵将也受战争的疲累,对这天下是不能再用武力了。冒顿那厮,弑父杀君,炫耀武力,自立为王,还娶自己的后母们为妻妾,无耻至极,这种人,用仁义绝对说服不了。为今之计,我想只可以从长远打算,让匈奴子孙向我大汉子孙俯首称臣。然而,这个办法,恐怕皇上你不愿意。”

  “如果真的有用,朕有什么不能做的。你这个办法究竟是什么,要朕怎么做?”

  天下事,刘邦件件敢做,此话不假。

  “只要皇上能够让嫡长公主下嫁匈奴单于,赠送丰厚大礼,匈奴这等蛮族必然仰慕我汉室威仪,使长公主为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长公主为阏氏,她生下的孩子就是太子。单于死后,太子就继承单于之位。再说,匈奴之地蛮荒得紧,他们一定贪恋我们送去的礼物,舍不得拒绝。皇上每年送他们一点点礼物,让巧舌之士从中游说,匈奴人蠢笨得紧,一听就信。当此情境,如果冒顿还活,他是你的女婿;如果冒顿死,你的外孙是单于。难道你听说过外孙与外公分庭抗礼的事吗?我劝你还是不要再与匈奴打了,再打下去损失难计呀!然而,和亲之计虽然有效,如果你嫁的不是长公主,而是用宗室、后宫,甚至平常百姓家的女儿,那么匈奴人知道他们娶的不是贵人,此计就无用了。”m.sttgxcl.com

  “好,此计真妙!从此我大汉无忧也!”项羽追击,刘邦为了性命,连长子刘盈都可以不要,现在丢弃一个女儿在刘邦心里算不上什么。

  娄敬提议和亲是希望女婿不为难岳父,或者外孙不为难外公,或者外甥不为难舅舅,让娘家拥有发展的安定环境。娄敬的和亲只是权宜之计,他的根本大计在汉室的后世子孙身上。娄敬的提议是好的,但在施行过程中出了问题。

  鲁元公主是长公主,早已嫁人,所嫁之人正是张敖。刘邦从没正眼看过张敖,对张敖,心情好时不理不睬,心情不好就大骂痛骂。对刘邦而言,张敖活着碍眼,死了也算不了什么。有此良机,张敖只能倒霉,不想也要顺了刘邦的意思。

  刘邦将欲远嫁长公主之事告诉吕雉,吕雉又气又急,又哭又闹,最后坚毅地说:“我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你为什么就要把我的女儿远嫁匈奴,你这不是抛弃她吗?你敢为人父?”

  刘邦同吕雉说了一大通,吕雉说死说活,就是不答应让长公主远嫁匈奴。吕雉坚毅刚烈,闹起脾气来,刘邦也束手无策。别无他计,刘邦只得秘密另找一位女子冒充长公主远嫁匈奴。而这护送假长公主远赴匈奴之人,就是出此计谋的娄敬。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美梦中起身的娄敬带上假公主远赴匈奴和亲。

  和亲并没有依照娄敬的提议施行,和亲从一开始就变了味。一位皇帝接一位皇帝慢慢变更,最终变成远嫁宫女。宫女多来自民间,生活凄苦,到宫中寂寞难言,遇上和亲之事,自然常常让敏感的文人借题发挥。

  和亲后,汉朝与匈奴誓约为昆仲兄弟,双方各安其所,互不侵犯;汉朝以宗室公主远嫁匈奴单于为阏氏,并赠送丰厚的絮缯酒食等物品。汉朝人多物丰,送人就如送泥巴,送物就如送石头,朝廷绝不吝惜。

  和亲确实为汉朝带来了间断性的、短暂的安宁。

  娄敬护送长公主和亲归来,对刘邦说:“匈奴、白羊和楼烦等族离长安很近,只有七百里,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能到达。关中受战争破损,人口少,土地肥沃;现在你虽然身居关中,但人口很少,难以发展,应该充实。当初诸侯四起时,有田姓家族、楚国的昭、屈、景三族等豪强富户,他们势力大,应该控制住。还有,长安北近匈奴,东有过去的六国强族,一旦天下变动,家族联合作乱,皇上你将坐不安席,卧难安寝。微臣建议,将田姓、楚国、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等王族后裔和豪门富户全部迁往关中。天下无事,他们可以作为抵御匈奴的力量;如果有变,皇上也有兵东征。这一招,叫做强本抑末。”

  刘邦采纳,移民十万充实关中。这十万人并非平头百姓,而是富商豪族,牵连极广。一时间,长安五方杂处,富户之家、豪强之族、游侠、盗贼等全部充塞长安。长安城中诸人良莠不齐,每有犯事,牵连极众,治安很难管理。

  娄敬向刘邦提了两个建议,两个建议对后世的发展都有影响。第一个是和亲的延续,宫女们成了和亲的最佳人选,而非嫡长公主;第二个是移民守陵,此后,每当皇帝下葬,朝廷便迁移百姓守陵。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历代王朝更迭的郑庄公齐襄公最快更新

第44章和亲之计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