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东偏北通化门,因靠近皇子聚居的永福里,戒备尤为森严。
这一日,城门楼上,守门将领正来往巡视,不经意远眺时,忽见一骑绝尘而来,近城门而不见收势。
“拦下!”
令出,城门卫严阵以待。
然而,那一骑到了城门前,还没等卫兵喝停,便一个急勒停下,旋即,马背上滚落一个人。
满身尘泥,掺杂着血污,却仍能辨别青色官服。
卫兵忙上前扶起。
那人猛地抓住卫兵的手,抬起一张面目不辨的脸:“陛……陛下救我……”
……
太兴十二年,九月二十。
奉诏巡察河东道的监察御史元席负伤回京,随行人员不见踪影。
当日,宫中急召十数名重臣,两仪殿中,龙颜震怒。
……
“河东道的官都是些什么来历?怎么敢动京城巡察使?”唐小白手里捧着书,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元席在河东遇刺的事,她只在书院里听了个表面,内里乾坤恐怕也只有问小祖宗。
那元席,是元皇后的亲弟弟。
元皇后再不受宠,元氏再没落,也还是皇亲国戚。
皇亲国戚奉诏巡察,却差点丢了性命。
河东道这些人,不是跟造反差不多了?
“河东道势力盘杂,什么来历都有。”李穆一边翻书,一边答道。
唐小白留意到他没有回答第二个问题,便看他一眼,问:“不会是有人冒充河东道官员刺杀元席吧?”
少年白皙的脸上微红,很是羞涩地“嗯”了一声。
唐小白:……
“你们倒是……挺会玩……”唐小白嘀咕了一句,又叹气,“可费了这么多心思,却被晋王捡了便宜!”
元席被伤成这样,自然丢了皇帝陛下的脸面,再加上河东灾情属实,皇帝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轻易放过。
于是令晋王李枢调禁军进驻河东,问责官吏,赈济灾民。
问责,则得威望,赈灾,则揽民心。
这个发展就很让人郁闷。
“河东受灾已半年有余,市面上的粮食已经被买空了,太原府的常平仓水分也很大,晋王这一趟赈灾没什么便宜可捡。”李穆一边执笔写字,一边答道。
“常平仓水分有多大?”唐小白问。
李穆默了片刻,道:“很大。”
除京城外,朝廷于各地一共设了十个常平仓,作为平抑粮价、灾荒储备之用。
太原府的常平仓其实已经不是水分大不大的问题了。
虽然他没有明说,唐小白也大致猜到了,喃喃道:“那河东的灾情还、还……”
她太纠结了。
她既不希望晋王因为赈灾而受益,又不希望赈灾不利导致灾情惨重。
“河东距离洛阳和京城都不算远,可以从两地调粮,”李穆一边奋笔疾书,一边分神说道,“太子府也会带头捐赠钱粮。”
“太子府能有多少钱粮?”唐小白不以为然。
就那个病了多年刚刚好一点小太子,能比得上她家有钱?
李穆听出了她的不以为然,停笔看了她一眼:“是没多少。”
本来是没多少,但很快就多了,至少比燕国公府多。
唐小白自觉明白了他这一眼的意思,点头道:“回头我跟家里商量下,看看我们能不能也带头捐一点,既行好事,也挣名声——”说着,忽然压低声音,鬼鬼祟祟问他,“透露一下,太子要捐多少?我们身为臣子的,超过太子就不太体面了……”
李穆不想回答,继续奋笔疾书。
唐小白见他一副认真做作业的样子,不好意思再打扰,也趴回去做自己的回家作业了。
……
唐小白现在在学《论语》,功课大多是抄写、释义,偶尔写一篇读后感之类的小作文。
这些对她来说都不难,没多久就写完了。
搁笔后甩了甩手腕,却发现小祖宗还在埋头奋笔疾书,不由有些奇怪。
他们俩的功课是一样的,往常都是他先写完,今天他明明比她先开始,怎么还没写完?
她好奇地凑过去看了一眼,顿时一愣。
他写的不是今天的功课。
小祖宗的功课都是一气呵成,卷面分满分那种。
可现在他面前那张纸却涂涂改改的,似乎有很多不能确定的地方。
而他写的内容——
“你也来看看,还有什么要添的?”李穆察觉到她的靠近便停了笔,将自己写的往她面前推移过去。
“你这是……”唐小白惊讶看他。
李穆微微一笑:“荒政十二,不能只是看看而已。”
既然答应了她要好好处理灾情,就要尽快准备起来。
“荒政十二”是《周礼》中记载的赈济救灾十二条对策,救灾无非如此,只是要因地制宜一番。
另外他也参考了一些前朝史书中记载的旱情应对方法。
唐小白看下来,觉得从救灾方案的角度,她根本想不到这么多,更别说给他添加什么了。
不过——
“你写了这个条陈是要往上递的吧?”唐小白问。
李穆点头:“待润色后,由林先生呈交王相。”
唐小白沉吟片刻,拿起笔,一边在纸上添字,一边道:“既然要写,就写完整些——”
“目前最重要的虽然是救灾,可我们不能只顾目前,灾前预防和灾后重建也写上吧……”
……
九月二十五,前去河东救灾的晋王李枢紧急派人回京奏报,称太原府常平仓仅剩一万石粮食,请从洛阳、京城两地调粮。
唐小白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震惊得不知说什么好。
她特意查过,太原府的常平仓正常情况下应该存粮不少于四十万石,这是养了多少只老鼠才把整个常平仓都搬空了?
且不论君臣如何震惊愤怒,赈济粮的问题十万火急。
就在皇帝下诏调粮之际,皇太子李穆再次带病上书,愿献太子府三年俸禄赈济河东。
紧接着,燕国公府也献了三年。
于是宗室、宰相、尚书纷纷慷慨解囊,全部都是三年。
十月初一,钱粮随诏令东出京城。
与此同时,太极殿的朝会之上,中书令王茂昭正从袖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奏疏,迈步出列,高声禀奏:“有城南私学浑天书院学生,献河东治灾十策,愿请陛下过目!”
皇帝皱眉:“浑天书院?哪个学生?”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十七年柊的病娇太子能有什么坏心思最快更新
第133章 浑天书院哪个学生?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