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卜杜拉这位大土豪挥金如土的手笔之下,沿河两岸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工地。
无数建材被船舶运送到码头,又被苦力们扛上架子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各个工地都贴出了招工的告示。
除了有一技之长的工匠,连活泥巴的泥瓦匠、砌墙的砖瓦匠也都有多少要多少,就算什么也不会,只要有把子力气都可以干活拿钱。
临近郡县的人们听到消息也都赶了过来,趁着农闲干几个月工地,挣点钱养家糊口。
除此之外还有阿卜杜拉金碧辉煌的宫殿群,这座建筑打地基的时候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瞩目,诸多富贵人家都派遣管家过来查探,观摩。
甚至苏州的园林大师也都过来,想要和西域来的建筑师们切磋交流,阿卜杜拉财大气粗,直接把这些远道而来的大师们包圆了,让他们给自己出谋划策,修建这座中原最富丽堂皇的西域建筑。
萧战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切。
有了阿卜杜拉这个大金主,叶家的各项生意都盘活了,叶依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愿望也实现了。
宁江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总得吃喝拉撒吧,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的总是少不了的,干工地的人挣了点钱,也会想着买点糖,撕点布带回家给老婆孩子。
南北杂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让这些外来的务工人员大开眼界,回家之后一顿吹嘘,把南北杂货吹得天上少有,地上绝无,乡亲们自然是不信的,但是过来一看,全都服了。
就这样,周围各个郡县,乃至隔壁州的人全都知道了南北杂货的名头,谁家结婚生孩子,老人们过大寿,升学中举的操办大事,都会想着来宁江,到南北杂货看一看。
那情形就像赶集、进城一样。
同时,许多手艺人也都跟着人群来到宁江,汇聚在各个工地周围。
比如剃头的、修脚的、磨刀镪剪子补锅的,再然后来了杂耍的、戏班子、说书的,工地周围聚集起了几个草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们也都赶过来看热闹、买东西。
这些人大都是江湖流浪,四海为家,走到哪算哪,直到这里的人看腻了、听腻了,没有生意的,就收拾东西去下一个地方。
可是宁江这地方邪了门了,剃头的一整天就没停过,后面排的队伍一点都不见少,反而还越来越多。
按道理说,几个剃头的都有自己的经营范围,一般不会碰面,就算碰上了也会自觉地避开。
可是宁江这,几个剃头师傅扎堆摆摊还是伺候不完排队的人们,后来干脆排号,提前几天就得预约,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彻底失灵了。
再然后,剃头师傅从周围收了几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叫他们打下手,同时也开始传他们剃头的手艺。
直到一天淅沥沥的下雨了,几个剃头师傅一看做不成生意了,就想收拾东西,可是排队的工匠们不干了。
人群中有个小工头,直接叫剃头师傅们等着,然后带了一群人钻进雨中消失不见。通天阁小说
剃头师傅想走又不敢走,就这么撑着伞等待,不多时,一群工匠从雨中回来了,一个个都扛着建筑材料,提着干活的家伙。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要干架,可是这群工匠到了之后,二话不说就开始干活,用竹竿、茅草搭了一间草棚子。
虽然四处漏风,可是顶上总算不再淌水了,几个剃头师傅也有了遮阳的地方。
就这样,生意继续做,除了睡觉几乎都是在剃头,排队等待的工匠们闲着没事,也都用工地上剩下的边角料加固草棚子,给顶棚做防水处理。
一个无名剃头店出现了,没有人刻意的起名字,也不需要名字,一说剃头店,工地上的人都知道是哪里。
草棚子里的剃头师傅带出了一波徒弟,然后把摊子交给徒弟,自己则收拾东西走了。
没人知道最开始的几个剃头师傅去哪了,有人说他们累伤了,干不动了,也有人说他们挣够了养老的钱,可以回老家了。
没有人记得他们,也不需要记得,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剃头匠,手艺人或许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荣誉。
戏班子班头挣了钱之后,请人搭了一个草棚子,草棚子刚搭好就已经选好地方,买齐砖瓦,叫人搭戏院了,很明显是挣到钱了。
不过戏院建好后,班头没有将原班人马迁过去,而是从外面又招了一帮子人。
草棚子那边还是唱以前的那些戏,各种荤腔、黄段子滚滚而来的,别管什么三俗不三俗的,反正就是有人看,喜欢看,同一场戏看他十遍八遍都不腻。
砖瓦戏院这边则高雅一点,简单的装修了一下,票价也相应的高一些,但是戏班子都是从外面请的名角,经常在郡城混,还在州城露过脸的那种。
还别说,这个戏院也是天天爆满,就连偎在戏院门口卖瓜子花生糖葫芦的小贩们都赚得盆满钵满。
人们都很好奇,为什么工地周围的生意那么好做,几乎是做什么生意成什么生意,只要不懒都能挣到钱。
其他地方挣钱就像是石头地里刨红薯,可是在这边跟弯腰捡钱没区别。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人们只能将其归咎为“风水好”。
就这还是那些西域的色目人说的,据称,色目人之所以在河边建宫殿,就是得到了高人指点,说这里是一块宝地,把这里占了就能福泽子孙,绵延万世。
老百姓们愚昧,但老百姓也有他们独特的精明。
别管你说得天花乱坠,老百姓就是不信,可是在这做生意的人一个个都发了财,干啥啥行,傻子也知道这里是宝地了。
这也更加坐实了色目人占据风水宝地修筑宫殿的说法。
老百姓们不敢跟财大气粗的色目人抢地盘,但是他们都聪明的在色目人宫殿周围搭棚子,准备在这里长期居住了。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住在色目人宫殿周围,沾点福气贵气,至少能去去自己身上的霉运是不是。
时刻关注着工地进展的阿卜杜拉看到这一幕,顿时喜出望外。
自己的王宫还没建好呢,就已经出现了“万民归附”的情景,高人说的果然是真的。
于是,阿卜杜拉找萧战,表示自己还要再投一笔钱。
只是阿卜杜拉找了一圈又一圈也没见到萧战,问过叶家的下人,下人只说无可奉告。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治愈猪的天降神婿最快更新
第172章 风水宝地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