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阁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马弓手 > 第一百九十章 廷议(上)
  永乐元年,三月十七。

  这一天晨,夜色尚且还蒙蒙亮,上朝的钟鼓之声便响彻在朝集院上空。

  包元乾睡眼惺忪地从被窝里爬起,在清儿服侍下穿戴好崭新的朝服,头戴三梁冠便人模狗样地上了马车朝承天门赶去。

  大臣们无论品阶高低皆是蜂拥而去,从两道侧门鱼贯而入,生怕落于人后。

  包元乾头一回上朝,他将象牙笏板大咧咧地插在后颈上,这般昏头昏脑地被裹挟挤去,他理了理头上摇摇的梁冠,生怕自己一抖给它抖下来了。

  “包大人。”

  “杨大人。”

  在人群中,包元乾被人叫唤一声,举目看去,原来是杨荣。杨荣彬彬有礼,包元乾也不好怠慢。如今姜为投了名刺,自己又是大学士一职,自然在杨荣心头自然颇有同僚之意。

  只是唯有自己才明白,今日朝会之后,自己恐怕再无任何门路可入。这朱棣显然是想栽培自己,甚至极有可能取代纪纲的地位。

  往日的纪纲恭顺如绵羊,朱棣使起来顺手。可是靖难后的纪纲身居高位,逐渐显露出他的獠牙,他私下的蝇营狗苟朱棣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朱棣也在防他,伺机寻找替代他的人出现。

  奉天殿内,早已是两班当列,御林甲士伫立四方,大殿周遭旌旗飞舞,钟鼓之声振聋发聩,群臣列于殿中,如履薄冰。

  包元乾上玉阶时,听得东西两侧似有象鸣之声,自远处传来。他心头纳闷,这上朝还得要大象相随?

  果不其然,这皇帝老子还没到,这东西两侧的大象早已盛装打扮,驼负金银珠宝伫立于玉阶之前的空地之上。

  包元乾起先站在西侧一旁,却被周遭的人上下打量,一副好奇地神色。包元乾原以为是自己第一次上朝,旁人不认得他。

  可是左右打量了一番,发现这些人都是燕颌虎须,眼神炯炯发亮,完全不似文人。

  包元乾这才恍然,赶紧蹿到对面文官队列去。毕竟,他虽是骁骑尉,可实领的却是大学士之职,蓦地跑到了武官行列里,实在是有些违和。

  包元乾攒了攒汗珠,杨荣淡笑道:“包大人,这行列可不能随意站错了。”

  包元乾看了这杨荣意味深长的话,自知是一语双关。心道老子不但不能站错,更不能跟着你们文武站,包爷只站皇帝老子!

  这些文官行列中,不少人交头接耳,所言的都是据说圣上得了一块玉玺,自天而降,实在是匪夷所思。

  杨荣几人与包元乾只处于队列中上位置,而文官首列有两人是自己从未见过的。他询问之下,才得知此二人的鼎鼎大名。

  户部尚书,夏原吉。

  吏部尚书,蹇义。

  包元乾忖度着,这二人分管户部,吏部,足见朱棣对于二人能力的肯定。

  此二部门乃是大明朝最为重要的要害之所,尤其是蹇义,身为吏部尚书,便是百官之首,丞相之担。

  在这内阁雏形将将形成的永乐朝,内阁并未有阁老之称。此时的内阁更贴近一个顾问出策的功能,而非是中后期百官权力的巅峰。

  此时的内阁多是些五六品的大学士,翰林院之人兼任。这些人年纪多在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虽然靠近天子,但品阶与夏原吉,蹇义二人的尚书之职实在差的太多。

  而那赫赫威名的司礼监,在此时也不过是大内十二监中一个并不起眼的部门。论及在永乐朝的地位,东厂还未诞生的司礼监,此时地位甚至不如郑和所在的内官监。

  不过,因为自己的提议,让朱棣龙颜大悦,甚得皇帝青睐,曲意迎合在不知不觉间,恐怕这个司礼监的历史将会被提前。

  而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这吏部便成了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也一跃成了百官之首,吏部尚书常常自称己为“太宰”,意喻这个职位便是昔日之丞相。

  如今的蹇义担此责任,无论是资历还是名望,都堪称文臣第一人。杨荣,杨士奇这些内阁之人见之蹇义,还是略逊一筹。

  只见群臣入列,承天鼓足足响了九通,又是钟鸣之声大响,朱棣这才缓缓走出。一身常服在太监的扈从下缓缓登上宝座,他眼神深邃胸怀思虑而来,显然不是一场平凡的早朝。

  纪纲作为锦衣卫的堂上官,则站在朱棣左前方带刀侍立,这也是唯一一个臣子可以登上金銮殿玉阶的机会,这纪纲的权力实在不容小觑。

  杨荣几人看着朱棣身后竟然跟着几个太监,眼神闪动,面露愠色不满,显然是被这一变故极大的牵扯了情绪。几人互视一眼,都在盘算着如何对这些阉人发难。

  而包元乾看在眼中,却知道果然不假,朱棣早就有这个心思,只是自己提了出来,恰巧地迎合了圣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倒是很自觉,见朱棣坐定早已跪伏山呼万安,其声震彻,响动门扉。

  朱棣似乎极为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至尊之位,百官跪伏片刻,他微微闭目感受着这帝国至尊的权力,在此刻这些养尊处优,权势赫赫的公卿百官,无论是心服口服,还是口服心不服的大臣皆匍匐于自己脚下。

  那种睥睨天下的尊崇,独一无二的权力像是毒药一般,让他着魔。他靖难数载,出生入死所为的,不就是这一刻?

  直到好一会儿,朱棣才意犹未尽地缓缓说出“平身”二字。

  “谢万岁!”

  百官平身后,包元乾不老实地左盯右看,仿佛极为好奇般。他不知早朝会商议什么,又有何人开此局,那印象中的“有事上奏,无事退朝。”这句话也迟迟没说,场面就这般尴尬下来。

  就在此时,文官中走出一人,身着五品官带,正是解缙。

  解缙立于正中,款款而谈,眉飞色舞,朱棣也是略有喜意。

  解缙好功贪面,如今编纂永乐大典自然是朱棣的红人。他借着早朝的机会汇报工作,添砖加瓦一番鼓吹,倒是让人啧啧称奇。

  只是包元乾却不以为意,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这解缙贪功好进,所编纂的永乐大典绝对不会让朱棣满意的,如今吹的越厉害,届时摔地便越惨。

  显然今日朱棣的心头事并不在大典之上,那解缙高谈阔论便随意赞劝了两句,便一揭而过。

  解缙刚刚入内,另一个文官便走出来,此人长髯炯铄,昂声道:“兵部右侍郎方宾,有事启奏!”

  此人言语作罢,武官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阴沉着看着他。

  “准!”

  朱棣眉头一抬,似乎等来了上钩的鱼儿般。

  “启禀圣上,昨年鞑靼袭击我北平、山西二行都司,虽被我大军击败但至此袭扰不断,以及那兀良哈三部,伙同鞑靼屡屡犯境。自永乐元年初不到两月时间,便已南下抄掠数次。”那方宾举着笏板道:“臣冒言,望圣上征发大军北上,犁庭扫穴,一举而荡平二贼,可保北疆万年永宁!”m.sttgxcl.com

  他此言一出,文官行列都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般。不少文官都纷纷赞同方宾提议,声称天朝大兵一至,群邪辟易!

  而对面之武官却截然相反,一脸叹气地模样,不少人摇头颇为低沉。

  其中一人,像是个儒将般,金额玉面而出道:“启斌圣上,臣李彬认为方大人此言实乃不妥,与纸上谈兵无异。”

  朱棣眉头一抬,“哦?丰城侯有何高见?”

  李彬淡淡道:“靖难数年血战,大明损耗极为严重。光河北,山东及江淮两地士卒死伤便极为惨重,兵额缺损十之四五,人心思安厌战。百姓嗷嗷待哺,将士斗志不昂,仓促出征实非上策。”

  他话音一落,武将们纷纷赞同,附议。

  方宾上前对峙道:“我大明富有四海,兵甲百万,即是北地兵困尚有天下之兵,何愁灭不得区区鞑靼,兀良哈?!丰城侯何以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家威风?”

  李彬哂笑道:“我早说方大人不知兵,岂会夸夸其谈。殊不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乎?我大明虽然富有四海,也不能轻易屡兴征伐,折腾地民不聊生!若连年兴兵,民怨沸腾,不是你我的人头可以了事的。”

  胡广出列驳斥道:“丰城侯此言差矣,我等文人尚且不贪生惧死,尔沙场武将何以如此惜命?都说古来文死谏,武死战。可我大明朝的武人们却如此贪恋荣华,难不成这应天府将你们的血性都洗干净了不成!?”

  “胡广,放你娘的屁!”

  李彬还未说话,武将为首一人,虬髯狼面,他断喝一声骂道。

  “淇国公,你怎可污言秽语,有辱斯文!”

  胡广气急,却碍于丘福身份不敢回骂。

  包元乾第一次见到丘福,此人鹰视狼顾倒是气度不凡,只可惜教子无方,生了个畜生,他也难以高看此人。

  丘福乃靖难第一臣,说话极有分量,指着胡广鼻子骂道:“你胡广是个他娘什么东西,靖难时不过朝廷一七品翰林小儿,投降挺快。蒙得圣恩拔擢入阁,便当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老子们武人在战场上爬冰卧雪,血肉当涂之时,你狗日的在应天风花雪月,声色犬马,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丰城侯方才哪句话说错了?我们众将士自北平打到应天,沿途之惨状你可曾见过?你们这些穷酸文人动不动便妄言刀兵,当真是动动嘴皮子,反正自己也不必上战场,死的也不是你们就可以大放厥词了!?”

  他声如洪钟,震地胡广喘着粗气难以回嘴。只是又有两个文官跳出来反驳丘福,武将这头也不示弱,跟他们大肆争吵,一时间宽广壮阔的奉天殿成了菜市场。

  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朱棣倒是不以为然,只是斜靠着龙椅,捋着长髯看戏般地看着文武争吵。

  包元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见为首的夏原吉,蹇义二人不置可否,显然是官场老贼了。

  他虽然看不起丘福,但是此人话粗理却不粗。后世都说什么武主战,文主和,其实都是狗屁。

  真正上过沙场,知道战场带来凋敝的武人往往是深知敌我双方态势的,往往主和的是武将们。

  他们深知明明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的问题,若是非要轻言刀兵战争来解决,那一定是两败俱输。

  所以古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往往是高谈阔论的文官腐儒,才是坚定的主战派。因为这些人只需要动动嘴皮子,有人去打,有人去死,赢了是他们决策有功,输了便一股脑扔在将领头上,何乐而不为?

  就如同晚清时,甲午战争李鸿章等北洋改革派人留过洋,熟知敌我态势差距早已改变。是绝对不可轻言开战的,一旦开战很有可能失败。所以在甲午战争前的战和议论上,李鸿章是坚决主和的。

  而饱读诗书,没有留洋,缺乏对外认知的保守派翁同龢等人却坚决主战。认为大清天朝上国击败一个区区四岛小国,不过是弹指既破。

  可事实则是,翁同龢等人高谈阔论之下,北洋水师战败,北洋陆军自朝鲜一路败退回国,统率叶志超成为了替罪羊。

  到了丢人现眼签字画押时,这大义凛然的翁同龢便消失无踪了,还是由李鸿章亲自去签订的条约。所以这主战的未必是忠臣,主和的也未必是奸臣。

  包元乾深知这些腐儒给朝廷带来的灾难,绝不亚于什么土木堡王振之流。

  如今靖难初定,百废待兴。大明虽大,也经不起连年征伐。这丘岳,李彬虽是武将,却比这些文人更加知道刀兵不可轻举,一旦失利江山则有倾覆之险。

  而且他一个后世穿越者也明白,明成祖五征漠北也是在永乐七年以后才有的事。这七年朱棣自己也心知肚明,江山不稳,民生不起,怎可轻易对塞北刀兵?

  “众卿家不必争怒。”

  一声缓缓而来,虽然不大却平息了争吵的文武,这些文武争吵显然也是吵给朱棣看的,见朱棣发话了,自然也就闭上了嘴。

  朱棣见文武吵地兴起,气氛正到时候便长声唤道:“今日文渊阁大学士包元乾,可否来朝?”

  包元乾这回倒没像会同馆那般冒冒失失,他早便有了准备,抽下后颈插着的笏板,便自杨荣身旁走出道:“启禀圣上,臣在此。”

  “众卿家何须面红耳赤,此人便是大同之乱的首功。”朱棣嘴角上扬,意味深长地看着满殿之臣道:“他对于鞑靼实力便最为烂熟于胸,不妨听他怎言?”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碧霄声的大明马弓手最快更新

第一百九十章 廷议(上)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