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杨振才知道,原来是金士俊的母亲张氏请求宣镇巡抚刘永祚上书朝廷,给金国凤加一个宫保的封号,也就是太子太保的封号,但却没有达成,最后只得了一个特进荣禄大夫。
张氏不敢埋怨京师朝堂上的那些大臣,更不敢抱怨皇帝,但却把不满归咎到了刘永祚的身上。
再加上朝廷赐葬并令宣府建祠致祭等事情,依然停留在口惠而实不至的,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所以张氏对宣府官员的怨气就更大了。
而这些事情,到最后,都要一一着落在刘永祚的头上,可是刘永祚哪里有钱呢?
所以,这个事情就进展缓慢,到现在为止,崇祯皇帝叫宣府有司为金国凤父子建祠致祭的事情,也不见个响动。
因此,杨振来了宣府城,金士俊自己当然不是不想去迎接,等杨振住进总兵府以后,他也不是不想去拜见,而是其母张氏有怨气,不让他前去。
如今的金士俊,父亲和弟弟刚刚战殁,家中的老母亲是他最为珍视的人了,事母至孝的他哪敢不听母亲的话。
至于金士俊自己,对刘永祚也好,对宣府其他图官员也罢,并没有多大的怨气。
他也知道如今的现状,朝廷虽然给了旨意,但要最后落到实处,正不知道需要经过多少道难关呢。
朝廷口惠而实不至,宣府巡抚刘永祚也没法的确不好办。
若是挪用别的银子给自己父亲修墓地建祠堂,一旦让人弹劾上去,那是掉脑袋的罪名。
因此,这件事情拖拖拉拉,进展不利,倒也不全是刘永祚的责任。
但是不管如何吧,自己父亲与弟弟战死辽东,母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一肚子悲愤怨气无处排解,金士俊也只能顺着母亲的意思来了。
与此同时,金士俊知道杨振昨日刚刚抵达宣府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第二天就要离开,所以也就没有急着去拜见。
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去拜见杨振,而杨振与杨国柱两人,却联袂到他家来拜访他了。
金国凤出身宣府前卫,为将后清廉如水,常与部下士卒同甘共苦,因此为将多年,却没有积蓄。
金家虽有宣府前卫的世职在身,可是现在,天下卫所早已崩坏,宣府前卫也是如此。
金国凤父子平日征战在外,他们的家眷在宣府城里,却靠着招佃出租,甚至典当祖业,变卖田产为生。
金家在城外乡里田亩不少,可是宣府地近边墙,这几年兵荒马乱,原有的佃户逃散,土地荒芜,一众女眷,老的老,小的小,也打理不了这些事情,所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要不然,金国凤的遗孀张氏,也不会因为朝廷的赐葬建祠等问题,对宣府巡抚心生怨言了。
却说这天下午,杨振在叔父杨国柱的陪同下,带了一车重礼,来到金家门前。
金士俊闻讯,连忙搀着其母张氏迎了出来。
才一个多月不见,金士俊仿佛变了个人一般。
此时他身披重孝,神情沮丧,胡子拉碴,满脸沧桑,只一个多月的时间,却老了十岁都不止。
而一见了杨振,金士俊当即跪地掩面痛哭。
这个场面,直让杨振唏嘘不已。
杨振与杨国柱两人好一阵劝慰,才让金士俊止住了哭泣。
杨振拉着金士俊对他说明了来意,先是告诉他自己为他表了战功,朝廷将有封赏。
同时也告诉他,自己带了先遣营兄弟给他的万余两银子前来,叫他好好为其父其弟修墓建祠。
当然,杨振也告诉他,此次拜祭过后,他要离开宣府城,前往张家口出边去了,嘱咐金士俊处理好其父其弟的丧葬事宜以后,能够再回辽东找他。
然而金士俊面目呆滞,默默无言,只是听着杨振的嘱咐,领着他们到设在家里的灵堂里祭拜了一番。
杨振见他魂不守舍,心思已不在军中事务上面,只能叹着气,留下了重礼,与他拥抱告别。
杨振从松山带到京师办事的银子,剩下来的万余两,一分不剩,全部留给了金士俊。
既然他已经决定要对张家口的那些个通虏奸商们下手了,那么现在手中的这些银子,对他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杨振从金家略显衰败的笼罩着悲悲戚戚气氛的院子里出来以后,收拾下心情,在杨国柱的陪同下,亲自去了一趟宣府巡抚衙署。
一方面,算是对宣府巡抚刘永祚的一次拜见或者回访,另一方面,他又以前往张家口探望弟弟杨捷为名,当面向他辞了行。
刘永祚身为宣府巡抚,按理说,他应当主要管军,但他到了宣府以后,军务并不怎么插手,而是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赈济灾民和募民屯垦等民事上面,认为剿匪莫如安民,民安而匪患自除。
他的这个想法与做法,自然与杨国柱一拍即合,当然也赢得了杨国柱的尊重。
原本历史上,他们两个人在宣府镇就共事多年,合作默契。
杨国柱从崇祯九年就是宣府总兵,一直干到崇祯十四年战死辽东,整整五年。
而刘永祚也是从崇祯九年出任宣府巡抚,一直干到崇祯十三年冬,整整四年多。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明末政治动荡,人事变化异常频繁的崇祯年间,是很不寻常的。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了,这一世,由于杨振这个蝴蝶翅膀的扇动,宣镇总兵杨国柱与巡抚刘永祚之间的默契,变得更深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他们前不久联手驱逐宣镇监视太监曹本正的事情了。
杨振此来宣府之前,最大的一个忌讳,就是宣镇的监视太监,也俗称监军内臣。
这些人在宫中地位极低,往往是某个当红大太监名下的义子义孙,受到推荐以后,到了边镇任职,权力却又极大。
因其在宫中地位极低,要人恩主推荐才能外任,所以他们外任以后,就需要搞到大把银子回馈恩主。
因此,这种人到了边镇任监军以后,最容易成为那些通虏奸商的保护伞。
宣府边口的走私贸易屡禁不绝,在杨振看来,与此有着相当深厚的关系。
但是,这回到了宣府以后,杨振很快就放下心了。
宣府镇的监视太监曹本正,因与总兵杨国柱、巡抚刘永祚皆不能和睦相处,前一阵子刚被崇祯皇帝下旨罢免,勒令回朝了,而此时新的监军太监还没有到任。
这样一来,就免掉了杨振许多麻烦。
对于崇祯皇帝任用宦官监军各地,杨振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从崇祯皇帝的角度来说,既然朝中的文官们不听话,不可信,总是跟自己对着干,没有可用之人,他也只好去任用宦官了。
在他看来,至少宦官比较听话,也更加忠心可靠一点。
但是崇祯皇帝的心里,自然也很清楚,这些人听话是听话,忠心是忠心,可是他们并没有几个真有能力的。
一旦他发现他派出去的监军内臣或者监视边镇的中官太监们,与当地的督、抚、总镇公开对着干,他也会立即采取措施,撤回这些太监们。
当然了,在崇祯年间的历史上,督抚与监视中官不相能的时候,也并不乏直接罢免督抚的例子。
可是在崇祯年间的历史上,却鲜少有因为边镇总兵大帅与监视太监不相能,而罢免总兵大帅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多半会撤换监视太监,然后隔一段日子,再派去一个。通天阁小说
目前宣镇的情况,正是如此。
杨国柱向宣府特别是张家口那几家豪商巨贾频繁募捐,与早就被那几家豪商巨贾喂饱了的宣镇监视太监曹本正起了冲突。
然后就是你奏我一本,我奏你一本,开始相互告状。
而宣府巡抚刘永祚早就与曹本正不和,于是也加入到了杨国柱这边,弹劾曹本正收受奸商贿赂,私准奸商出口。
这个事情捅到朝堂上以后,内阁大臣本能地站在了镇臣、抚臣一边,曹本正被罢免,黯然离开。
杨振从杨国柱那里了解了这其中的道道,很快就想到,曹本正的倒台离去,可能也正是张家口山右商会那些个奸商准备跑路的原因之一。
却说杨国柱、杨振带着从人,刚刚在巡抚衙署门口告别了刘永祚往回走,就在通往巡抚衙署的街上,遇到了来自张家口的快马急递。
杨国柱叫人拦下来一问,却是张家口堡城附近的巡检司遣人送往巡抚衙署的塘报,说张家口一带昨夜遭遇马贼侵袭,今日堡城也一度受到围攻,巡检司出了塘报送呈宣府巡抚。
杨国柱打发那送呈急递塘报的小队离开,与杨振相视而笑,随即打马迅速离开。
回到宣镇总兵府,时辰已接近未申之交,而其他人也都已准备妥当。
于是,杨振便与自己的叔父杨国柱匆匆告别,带着所部人马大车,带着宣府镇准备的干粮,出了镇朔门向北,一路奔张家口方向去了。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哼哈大王的大明新命记最快更新
第五三六章 插曲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