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捷报频传。
元朝、其他起义军残部,虽然还四处活动,但已经掀不起风浪了。
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是该考虑登基的事情了。
这件事朱元璋不急,毕竟水到渠成,板上钉钉的一件事了。
都等了十五年了,早一天晚一天的无所谓了。
他手下的人可急,诸如李善长,刘伯温,徐达等人。
辛苦了十几年,为得是啥,就是封候拜相。
先是李善长上书劝进,即劝朱元璋登基,君临天下。
朱元璋拒绝。
第二回是刘伯温劝进,又被拒绝。
这是基本的套路。
最后李善长,刘伯温率领文武百官,劝进。
朱元璋还在拿捏。
他说我何德何能,能担当此大位呀。我文不比宋濂,刘伯温,李善长,朱永年。
武不比徐达,常遇春,汤和。我觉得在咱这里边有更适合的人干皇帝这份工作。
下面的人都知道这是客套话,肯定不当真,而且心下一凛,都齐声道,此位置非您莫属。
朱元璋又说,战争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北边还有胡子频频扰乱我边境,南边云南还没平定,陈友谅的旧部还在江西等地作乱,天下创伤还未回复,人心还没有安定,这些工作千头万绪,忙都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考虑登基的事情。我觉得还是天下全部平定了之后,再登基吧。www.sttgxcl.com
李善长说,主上您英明神武,功比天高,天下归心,顺天应世,天命众望双归,选个合适的日子抓紧登基,安定民心。国不可一日无主呀。
朱元璋听到这里,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装了,再装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心里非常高兴,创业终于功成,能不高兴吗?
但面上还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说既然如此,那皇帝这个辛苦的工作我就干了吧。
当皇帝确实辛苦,但也拥有无上的权柄。
1368年正月初四。
朱元璋在南郊祭祀天地神祗,即皇帝位。
定国号为明,建年号为洪武,此年是谓洪武元年。
任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
各位功臣都有封爵。朱永年也有封赏,为安定候。
仪式结束,大宴群臣。
开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全国上下开荒地免三年赋税的政令,其他税收也相应的减半,一时间全国民心安定,进入恢复生产,休养生息阶段。
时年八月,新的宫殿建成,大明宫。
虽然建国初期比较穷,但作为一个国家的门面也含糊不得,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也雅观精致。
皇宫正殿是奉天殿,皇帝临朝的地方。
奉天殿后面是谨身殿,是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面有坤宁宫,皇后马秀英居住的地方,两侧又有六宫,妃嫔所居。
六宫既然有了,自然要选秀女,充盈后宫。
旨意一下,遭到了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的阻挠,说天下方定,如此大肆在民间选秀女,必然怨声道载。
朱元璋听后不以为意,说后宫事情颇多,总要选些宫女来充实后宫,再说咱家一个堂堂皇帝,选几个秀女的决定都做不了吗?
遂将刘伯温驳斥一顿,气愤退朝。
选秀女的旨意一下,下面的官员自然忙活开来。
朱元璋怕落天下人的口实,就让下面说是为了给功臣们选妻妾,顺道选伺候皇后妃嫔的宫女。
以至于民间都不知道这是为朱元璋选美女填充后宫。
下面的官员优中选优,选了四十五个绝丽女子。
太监将秀女们带到长春宫,这个宫殿一直闲置,此时派上了用场。
两名年长的宫女,将这些秀女一一喊到耳房,放下帷幔,一一检查她们的身体,观看她们的容颜。
朱元璋虽然现在有几个妃子,也有了六七个儿子,但是他自然是不满足。
毕竟多子多福的观念,深扎他的脑海。
况且历朝历代那个帝王不是有几十个儿子,几十个女儿的。
就算不为别的,为了大明江山,千秋万代,也要多生儿子出来,等他们长大了,分封各地,镇守边关,再替他们除掉不安定因素,这个大明江山就一劳永逸了。
选秀女比较严格,漂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飞机场不选,肌肤不白不选,牙齿不整齐不选,身上有痣不选,声音不动听不选,四肢骨骼粗大者不选,有才华的不选……
前面那些条,好理解,为的是造就优秀的后代。
最后一条,就是朱元璋的小心思在作怪了。
他尊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他还怕有才华的女子,会写写画画的,将后宫的事儿秘密的记录下来,传出去!
能被挑选出来的女子,个顶个的唇红齿白,声音动听,肤白貌美。
马皇后对此并未多说什么,历来皇帝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只要心里有老百姓,有这个国家,也就够了,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丈夫,为了朱家多子多福,她也就听之任之。
再说了,皇后发现在选的这些美女当中,有几名的样子,跟自己年轻时候倒有些类似,她由此得知,朱元璋是真心喜欢她这一款的,心下倒也得意。
虽然此时南北还有些乱子,但有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等人四处平定,朱元璋倒做起了太平天子,白天忙公务,晚上忙后宫,两不耽误。
后宫在马秀英的治理下,倒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一切相安无事。
马秀英死后,由李淑妃统领六宫,没多久李淑妃也死了,就由郭宁妃统领六宫。
郭宁妃就是郭山甫是女儿,朱元璋接绣球,接来的媳妇。
她性格偏柔弱,六宫的事情根本管不过来。就有人开始作妖了。
阇氏本是陈友谅的爱妃,朱元璋得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怀有身孕,随后生有儿子朱梓。
出生的时间对不上号,朱元璋也知道这件事,为了不让这件丑闻传播出去,就将这件事隐瞒了起来。
朱梓在前往封国的时候,他的母亲告诉了他真相,他大怒扬言为父亲报仇,先是秘密毒死了太子朱标,然后和胡惟庸密谋造反,却被侍卫高发,朱元璋借机将胡惟庸、朱梓一党连根拔起,处死二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借机废除了丞相制,撤掉中书省,成为古往今来废除丞相制度的第一人,权力收归皇家。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朱标登基谋划的一切,化为乌有,为了朱家江山千秋万代,紧接着蓝玉案爆发,李善长被处死,朱永年在这期间早早的请辞,到了山东临沂地区找了个乡村做起了土财主,没受到波及。
在这期间,朱元璋多次想立朱标为太子,都被群臣用长幼有序驳回。
朱元璋没办法,就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棣得知这件事之后,自然是气的暴跳如雷,却也毫无办法。
朱元璋分封诸子,前往封地,一切好像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是,他在临死前又改变主意了,秘诏朱棣回应天,打算交接权力给朱棣。
朱允炆得知之后,自然是不能让他得逞,将之圈禁,朱元璋本身就有病,直接给气死了。
朱元璋死后七天就下葬了,随后朱允炆登基,下诏诸王不必返回京城奔丧。
普通人家死了爹都得披麻戴孝,坟前哭上两场,皇家天威,万民表率,竟然下这么一个绝情的旨意,还不是怕诸王带兵进京,自己的位子受到威胁吗?
朱允炆的小心思,朱棣自然是一眼就看了出来。
紧接着,朱允炆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了削藩工作。
在削藩这件事上,意见不太相同。
齐泰认为燕王势力最大,应该先拿燕王开刀。
黄子澄认为,必须先剪除燕王的帮手,再对燕王下手。
这两个计划都没毛病。
性子软的朱允炆选择了黄子澄的意见,他认为皇叔没有过错,如果贸然对他下手,不仅名声不好,还会激发他立马造反,这个时候朱允炆的对付朱棣的工作还没有准备齐整,也就听从了黄子澄的说法。
最先拿掉的是朱橚,他是燕王朱棣的桐木兄弟。
执行这次任务的是李景隆。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从小读的兵法也多,后来事实证明,也就是纸上谈兵的本事。
他接到任务,倒是也耍了一个花招,并不是直接带兵杀过去,而是以练兵的名义去了周王府,蹭吃蹭喝不说,让周王放松了警惕之后,率兵围了周王府,将周王一家老小押解至京城,朱允炆直接将周王贬为了老百姓。
紧接着,朱允炆再次下手,接连削了代王,岷王,齐王,湘王等人……
这里面湘王最有骨气,直接率全家赴死,自焚于宫中……
朱允炆下手的速度很快,一年之内就将叔叔们搞了个七零八落。
燕王朱棣最初并没有谋反的心思,毕竟他是利益既得者,不是光脚老百姓,他的造反是有代价的,造反如果不成功,连王爷也做不了呀,但是有一个人,最终让他下定了决心造反……
这个人是——朱永年!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骑驴看唱本的我在大明活了三百年,亲眼见证朱元璋登基!最快更新
第75章 两帝交替,密谋削藩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