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李杰又翻看了另外一位举子的答卷。
胡瑗?
看到这个名字,李杰眼中闪过丝许诧异。
虽然他知道胡瑗参加了制科,但此时的胡瑗还在成长期,对方能通过御试,多少有些出乎预料。
不多时,李杰放下了胡瑗的答卷。
和范仲淹一样,胡瑗也是以教育为切入点,只是有着范仲淹珠玉在前,胡瑗的答卷不免有几分逊色。
当然,逊色只是相对的。
经世致用的思想,仍然值得称道。
评个五等,中规中矩。
紧接着,又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
王素!
王素是已故宰相王旦的幼子,他能出现在制科中,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王旦虽然已经离世,但如今不过去世五六年,余荫仍在。
不仅如此,为了三槐王氏的传承,王旦苦心编织了一张以姻亲为由的人脉网。
王旦的长子王雍,先娶大理寺卿李湘之女,李氏早丧之后,又娶了吕夷简长女。
幼子王素,第一任妻子为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之女,李维和李沆是兄弟,王旦和李沆素来交好,这次联姻可谓是亲上加亲。
另外,王旦的几个女婿,同样不是俗人。
大女婿是名臣韩亿,二女婿是太宗朝参政苏易简之子苏耆,三女婿是宋初宰相范质之孙范令孙,四女婿是吕夷简次子吕公弼。
几个女婿中,除了范令孙稍差几分之外,其他人俱是一时风流人物。
有着这样的关系网,纵使王旦离世,余荫不在,也能保住三槐王氏的延续。
况且,王旦的三个儿子,也不是那等不学无术之辈。
长子王雍虽然是以恩荫入仕的,但他不参加贡举,并不是因为才学不佳,而是因为王旦不允许。
王旦的堂弟王睦,曾经打算参加贡举,报名之前,王睦问了问堂哥王旦的意见。
彼时,王旦云:‘吾常以太盛为惧,岂可与寒士争进?’
翻译过来,王旦的意思大约是,陛下对王氏已然恩宠有佳,王氏子弟以恩荫入仕者,不知凡几,又岂能同寒门争夺贡举的名额?
于是,王睦放弃了参加贡举的心思。
不仅是他,王旦的三个儿子,也都没有参加贡举,而是先后以父荫出仕。
(PS:夹带点私货,小星星个人觉得,王旦有点太过爱惜羽毛。
宋朝科举虽然有回避制度,但官做到了王旦这个地步,即便他本人不打招呼,也无法避免场外因素。
王旦的亲属,若是参加贡举,只要不是文章写的狗屁不通,一个进士名额那是妥妥的。
到时候,哪怕是公平公正的竞争,也难免会瓜田李下。
此外,默许真宗东封西祀,也能印证这一点)
王素虽然没有正式入仕,但早在天禧元年(1017),王素便补了太常寺太祝之职。
当然,这只是闲职,只领俸禄,不治事。
随意翻了一下王素的策问,李杰发现王素的胆子非常大,一点也不像王旦。
王旦为政,力求稳健。
然而,王素却在策问中提到,天下之致治,在于广开言路。
【善治之主,不自任其聪明,以天下耳目为视听,守约施博,无弊惑壅塞之失,而济之忠厚,故王道平,国风正也。】
看到这里,李杰的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
有趣。
着实有趣。
此篇策问,通篇都在讲述言路通畅的好处,丝毫没有提及时局,但纵观其意,又句句不离时政。
含沙射影,莫过于此。
其言外之意,无非是当下言路不畅。
虽然事实也确是如此。
在朝中大臣眼中,李杰无疑是乾纲独断的霸主。
此‘霸’非王霸之‘霸’,而是‘霸道’的‘霸’!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尽管御史台仍然奉行诤谏之职,但效果嘛,微乎其微,御史台几乎成了摆设。
对于绝大多数士大夫而言,这样的君主,无疑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垂拱而治,才符合王道。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负责好各自的事,盛世自然会到来。
历史上的宋仁宗,就是这么做的。
为什么两宋文臣极力鼓吹宋仁宗?
垂拱而治也!
而秦皇汉武,又为何不被两宋士大夫青睐?
因为秦皇汉武,皆是乾纲独断的主,在他们手底下做臣子,几乎和应声虫无异。
君权太盛,臣子能做的事太少。
片刻后,李杰翻到了最后一页。
考官们倒是懂事的,估计猜到了自己不喜欢类似的言论,只给了王素一个五等的评价。
如此一来,既达成了目的,又不会得罪官家。
毕竟,王素是特殊的,人家是名相王旦之子,王旦又新丧不过几年,于情于理,都该让王素通过此次制科。
紧接着,李杰微微抬头,看了一眼台下的朝臣。
有谁参与了此事?通天阁小说
刘烨?
他是御史中丞,负责言路,肯定有他一份。
不过,刘烨有没有同旁人合谋,那便不得而知了。
即便发起者没有联系刘烨,这一票,他也投定了!
职责所在嘛。
王素的策问抓着言路阐述,作为御史中丞,无论如何,也该投王素一票。
晏殊?
应该不至于。
这位老师,他最了解,不到万不得已之际,绝不会主动战队。
毕竟,立下一份这样的人设,可不容易。
周起?
料想他不会这么做。
周起是寇准的人,如果没有寇准的授意,他绝不会参与进这等事。
至于,寇准会不会授意?
肯定不会!
寇准刚刚归朝,没理由,也没必要触霉头。
沉吟片刻,李杰收回了思绪。
不论王素背后站着的是谁,他都无所谓。
以势压人,即可!
天下大势,在君而不在臣。
连续战胜夏州李氏,以及契丹,大宋一扫积弱的名头,任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跳反。
并且,最最重要的是,这两场战争,虽然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民生,但战争结束的很快,没有成为持久战。
因此,影响一直持续可控。
少顷。
李杰提起朱笔,将王素的五等,改成了四等。
为君者,当大气一点,没必要小肚鸡肠,某些人想借王素之口,发发牢骚,就让他们发。
反正又不会影响到朝局。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的李杰最快更新
第两百九十八章 御前策评免费阅读.https://www.sttgxcl.com